2019年即將迎向尾聲,今年是海編們認為從 BlueTrend 藍色脈動開站以來的海廢議題啟動元年。雖然從很久以前,海編就跟著很多前輩從事淨灘、淨海的活動,但自2019年初失心瘋的投資相當一台重機的潛水攝影器材後,海編們轉而透過相機鏡頭來紀錄下水下崩壞的一面,也很感謝大家的支持,每一次海廢相關影片總是可以吸引很多朋友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更全面的關注到海洋所面臨的問題。感謝 Air 空氣吸管 支持本次的【海廢特企】減塑方法,快到嘖嘖募資用行動支持海洋吧!募資連結:http://bit.do/fdRTX
陳信助大哥應該算是海編在淨灘活動上啟發的前輩,他完全不靠企業贊助,靠著自己創建動手愛台灣社團。一次又一次的號召網友來參與淨灘活動,從一開始的3人參與,到最後每次活動都可以破百人參與,這樣的堅持與執著,或許也值得我們後輩好好學習。
陳信助:淨灘不是海廢的終點,而是重新審思人與海洋關係的起點。
陸上淨灘之於陳信助大哥,那水下淨海便是林佑平教練了。海編剛學習完潛水之後,以一度疑惑的詢問著當初的潛水教練們,為何台灣的海域都沒有魚?為何台灣水下垃圾這麼多?但這群以海洋賴以維生的教練們卻無法回答。於是海編輾轉獲知有一個教練在基隆潮境積極從事淨海活動理念推廣,那是海編第一次與林祐平教練認識,也開始了3年的水下淨海之旅。
林祐平教練:我們要淨的不是海,是人心!
初夏的澎湖南方四島天氣尚不穩定,海編頂著8級陣風與2米海浪前進南方四島,此行為了就是用雙手,除去水下堆疊已久的廢棄漁網與垃圾。有多少台灣人不曾經抵達這幾座二級離島,但你們是否知道,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擁有著台灣史一數二的珊瑚覆蓋率,水下生態更是媲美國外國際級潛點,但是水下垃圾的充斥,也是不爭的現實。
我們在 #澎湖南方四島保育協會 理事長吳祖祥鯊魚哥的帶領之下,與島澳七七葉生泓大哥的協助,搭配許秀琳 自創曲【你可以 】,透過鏡頭讓台灣與世界的朋友了解到澎湖水下的美麗與哀愁。
基隆是海編的夏天潛水基地,時常下水的潮境公園水下垃圾多被我們消失殆盡(笑)。但另外一個路上遊客如織的和平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其特殊的海灣平坦地形,這裡容易堆積寶特瓶為主的海飄垃圾,用寶特瓶海來形容其分佈的廣泛更不為過。引述林祐平教練的觀念:我們要淨的不海,而是人心。如果你背著超過20公斤的水肺裝備,只能撿上微不足道的垃圾量,下次你再選擇使用各類一次性塑膠垃圾時,你自然就會反覆思量,是否有必要使用它!
別傻了!其實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就是傷害地球的開始!
每一次海編在分享或演講的時候,總是會有參與朋友天真的說到:『我都有把垃圾丟到垃圾桶,那海廢垃圾是不是就跟我沒關係呢了?』NO~NO~NO!這問題其實會引伸出更多系統化問題,可能海編寫了幾萬字的論文都無法闡述清楚。
簡單來說,姑且不論垃圾採用掩埋的方式,會不會有一天不小心掉入海中,如果你的垃圾『幸運的』尋正常管道進入焚化爐體系,這時候塑膠垃圾燃燒時所產生的戴奧辛,則變成為另外一個更嚴重的環境議題。我們再以寶特瓶為例,雖然台灣保特瓶號稱回收率全世界前段班,但是你知道寶特瓶在進行回收作業時會耗費相當多的水資源,寶特瓶蓋子與瓶標更是無法被回收利用,據悉台灣的某處就堆疊的成山的寶特瓶標無法處理。當你口渴購買一罐保特瓶的時候,你就是在製造一個無法被處理的垃圾!
上圖就是我們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常客,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塑膠袋的使用有稍稍稍稍稍微的減少,但免洗筷、吸管、寶特瓶的使用卻是隨著外食人口的增加而急速攀升。塑膠製品從二次大戰被發明並廣泛用於民生領域,大幅的改善人類的文明進程是不爭的事實,但或許以下的三點建議,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的減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
上班族週間蝸居在辦公室一隅,被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不說,水泥叢林更讓精神緊繃到了極點,不妨趁著佳日挽袖加入淨灘、淨海的活動吧!國外近年來流行的工作假期觀念逐漸流行到東方社會,讓們人們有機會除了工作、金錢的世俗人生目標之外,價值使命與社會影響力也成為另外一股社會的良善力量。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淨灘、靜海活動永遠都不是海廢的最佳解答,但透過每次的活動參與,你會開始反思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在這個追求快速成長的社會,只有單向的人類與自然索取資源的關係嗎?還是我們人類也可以為大自然付出一點什麼?不,應該是我們要為大自然贖罪,把人類加諸於自然的一切人類產物回歸原點。
不要忘記了,在從事淨灘、淨海活動後,拍一張照片炫耀一下吧!為善應該廣為人知,透過社群媒體與自媒體的擴散下,你的社會影響力不自覺的就慢慢擴大影響著你身邊的朋友呢!
如果你參與了一次淨灘活動,短短一個小時就在海邊撿拾到上百支吸管,相信你下次在使用吸管的同時,你會先停下來 想一想 ,真的有需要它嗎?林祐平教練曾經分享過一個經驗,有一次出國潛水他見到同團的友人使用吸管喝果汁,他直接告知:『你喝啤酒都可以直接就口了,為何喝果汁就一定要吸管?』或許這是長期以來的生活教育影響,大家養成果汁、養樂多配吸管的觀念。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譬如外出買早餐,從購買到食用完畢可能只有短短10分鐘,卻需要塑膠袋+塑膠提袋+塑膠杯+免洗筷+吸管等多重塑膠製品,停下來 想一想 ,真的有需要它嗎?
隨著保育議題逐漸抬頭,越來越多標綁塑膠製品的替代方案問世,除了要確保材質是否耐用與容易清洗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多多使用!』海編身邊也是很多朋友選購了各種塑膠製品的替代方案,購買後卻放在包包不常使用,外出後還是免洗筷、飲料杯照常使用,那這些以環保之名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就無法發揮它原本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了,而成為另外一個生產的浪費!
減塑是一種生活態度,但不要去強迫你身邊的朋友一定要依照你的觀念生活,因為減塑要打從心裡認同,才會內化成為你對環境的使命。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