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看第一篇的朋友,提供傳送門 【教練沒教的事!】潛水調節器細節大剖析 Part 1
《調節器系列文5-Atomic灌油調節器?》
關於Atomic T系列調節器最著名的應該除了鈦合金外,還有業界唯一的”灌油”技術!
說起這個油是個什麼樣的神秘傢伙?它有什麼神奇效果??Atomic 是將 MCG-129利用特殊工具<圖上排左>灌注到中壓彈簧與活塞間的空間<圖上排中>,並且使用彈性的橡膠圈封閉原先導入海水的孔洞,如此一來使得外部的水壓壓迫了橡膠,橡膠加壓了MCG-129,MCG129壓迫了活塞如此把水壓用間接傳遞的方式導入。
如此大費周章有什麼好處??
- 抗凍:一般的調節器海水都會進入到內部中壓彈簧的周圍,做為水壓的補償(到這聽不懂沒關係,這需要上過裝備保養課程才懂,但如果你過我的課還不懂那就要打屁股了)。當調節器工作時把來自氣瓶的高壓氣體壓降到中壓,壓力下降氣體膨脹同時吸熱,各位常在吹一頭防塵蓋後摸起來冰冰的感覺吧!但當周遭的海水溫度太低時,這樣的吸熱現像就可能使得海水結冰。想像一下和冰雪奇緣一樣冰封了大地,冰封了中壓彈簧就無法工作而使得調節器失效。當使用了MCG-129取代了原本海水的位置,海水無法進入到調節器內部自然避免了結凍失效的問題注意比較一下 B2 和 T3的本體標示,B2的工作是 >10℃ <圖上排右> 而T3則是 >4℃ <圖下排左>,工作溫度下降了6℃。
- 抗污防銹:當髒污的水體進入活塞平衡調節器內部時,污染物有可能影響活塞的往覆工作而使之發生故障,當使用了MCG-129取代了原本海水的位置,污水無法進入到調節器內部自然避免了故障的問題,沒有海水進入自然也避免了銹蝕問題。然而當因長時間使用的流失或灌注不足會使得內部的真空消失,輕則使得海水滲入但這有可能使得水壓補償無法正常。如何檢查內部的灌注油量是否充足,裝上氣瓶開啟時摸摸T3中間的黑環是否飽滿,洩壓後黑環是否內縮。正確的T3是有腰身的…<圖下排右>因為未工作時活塞下移內部空間變大充飽的灌注油會把黑環往內拉,如果黑環沒有內縮就表示內部已經不是真空。
《調節器系列文6-調節器中的異類》
一般的一級頭不外乎是橫隔膜式或活塞式。但今天來介紹一款有橫隔膜的活塞式調節器。這是一款顛覆許多傳統概念的調節器。
傳統的活塞式一級頭中壓會隨氣瓶壓力減少而下降,而且無法適用於冷水環境(<10℃)活塞會因為結冰而無法工作。但在Sherwood上不存在這些問題。活塞式一級頭工作原理請參考https://bluetrend.media/regulators-introduce-first-stage/
首先它更新了高壓進氣口的設計,利用彈片與來自氣瓶的氣壓讓進氣口自動調整高度(圖上排中)。氣瓶壓力大時進氣口受壓下降縮短與活塞上高壓座的距離。如此活塞行程變短,中壓彈簧擠壓變少,中壓下降。反之氣瓶壓力變小時,彈片使得進氣口上升,中壓上升。如此一來正好中和了原本壓力變化,使得中壓可以不受氣瓶壓力影響穩定輸出。
仔細看一下一級頭外觀根本找不到水孔,十足就是一個環境密封的設計(影片),然而它的水壓補償又如何達成的呢?關鍵在於中壓彈簧導入的不是水而是空氣(圖上排右、圖下排左),彈簧是完全密封的,但有一個氣孔輸氣進來。這個氣孔和頂部是相通的。
原來頂部有一個橫隔膜的設計(圖下排中、圖下排右),下潛時當水壓大於內部氣壓時,橫隔膜片下壓氣嘴就會出氣(影片)直到內部氣壓和外部水壓相等。如此一來輸出的中壓隨著水壓上升而上升(影9)。反之上升時內部氣壓大於水壓,空氣自然溢漏(影片 有漏氣聲),氣壓下降與水壓相同,完全利用氣壓間接傳導水壓。
這樣的設計使得調節器內部中壓彈簧完全密閉不接觸水,不僅完全沒有銹蝕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適用於污水和冰潛需求。
《調節器系列文7-Scubapro 不同系列Oring大不同》
有人注意過為什麼一樣是Scubapro的二級頭S系列在螺桿上有多一條Oring而R系列沒有???
<圖一> 暫定名為二級頭軸心外Oring (AS-013)甚至在固定的螺絲缷除後還有另一條Oring<圖二>。事實上二級頭的氣密是依靠二級頭軸心內<圖三>和二級頭管內徑的Oring<圖四>(AS-010)形成的,如此一來才能旋轉。但有些旋轉接頭並沒有內徑的設計<圖五>,此時就必需靠二級頭軸心外Oring<圖一>做為密封。
然而旋轉頭又有長短之分<圖六>,當安裝“長”旋轉頭時就必須把固定螺絲缷除並缷除第一條Oring後,直接鎖上“長”旋轉頭,此時就靠內部的第二條軸心外Oring達成氣密。
所以在S系列的這二條Oring是備而不用,目的是為了對應各式的旋轉接頭。然而R系列並沒有這樣的設計,也就是說如果R系列要安排旋轉接頭就必須指定使用<圖三>款式的才可以。
《調節器系列文8-回去放鬆你的旋鈕吧》
關於二級頭上的這個旋鈕許多人拿到時順手就把它給轉緊了。或者有人常誤以為這是調節出氣量的功能。這些都是錯誤的。
事實上這個旋鈕的功能 <下圖二> 只是轉緊壓迫彈簧,當彈簧壓縮時就必須更用力(吸氣)才能拉動拉桿使得二級頭出氣。如此若花一樣的力氣能移動的行程就變短,閥門開的不夠大,自然出氣就變少了。
但是你知道嗎? 標準的技術指令是要在旋轉全鬆的情況下,調校出最適當的阻抗,同時不會漏氣的最佳狀態。白話一句就是“旋緊只會更難吸”。
要調整出一顆不會漏氣的二級頭很簡單,但要不漏氣又很輕就很困難。如果任意轉緊了就浪費技師用心的調整了。那這個旋鈕該在什麼時間使用呢?
如果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使用後,發現二級頭會有微漏氣的狀況,可能是彈簧彈性疲乏了,就可以把它稍微轉緊。其次是在水下活動的時候,因為水壓壓迫使得二級頭出氣,可以稍稍微把彈簧轉緊避免問題。好吧看完了,回去放鬆你的旋鈕吧。不然買再好的調節器也是浪費。
不要忘了年度調節器保養,找到合適的店家讓你潛水更安心
《同場加映-殘壓錶怎麼選》
警世祭文某S牌的殘壓表又掛了,本人僅有的四組已三組喝水喝到掛了,折損率75%。老中青三代屍骸一字排開好不壯觀。 2013-201?更悲情的是這四組皆為泳池用裝備一般工作深度僅有五米。
依法非自然死亡應解剖查明死因,疑似是金屬和塑料外殼間的Oring老化失效而致死。可是瑞凡這二個Oring不能保養更換,一開始就是只能等死, 回不去了呀。
真心奉勸採購殘壓表組還是以金屬殼的優先選擇,至少是一體成型,而且塑殼強度差加壓會裂,壽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