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編說:潛水時你是否曾聽到「喀喀喀」的聲音?你知道嗎?那其實是鸚哥魚在啃食的聲音!牠們的牙齒可以癒合成齒板,有效刮食岩礁、珊瑚礁上附生的藻類,讓珊瑚可以健康成長,是海中重要的「清道夫」之一,跟著布魯來認識牠吧!
鸚哥魚科主要棲息在岩礁海岸,特別是珊瑚礁豐富的熱帶海域。
鸚哥魚科主要棲息在岩礁海岸,特別是珊瑚礁豐富的熱帶海域。大多鸚哥魚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過「先雌後雄」的性轉換,體色也會隨每個階段轉變。還有一個有趣的行為:小時候的鸚哥魚群游在一起時,就會像是換上制服般,體色呈現一致。
雌魚通常有著比較單調的顏色如紅褐色、灰黑色,因此雌魚有著「蠔魚」的別名。
雌魚的體色通常較單調,多為紅褐色、灰黑色,因此雌魚也有「蠔魚」的別名。隨著逐漸成熟後,部分雌魚則會性轉換成雄魚,此時體色會逐漸轉變成藍綠色且較鮮豔的花紋,因次雄性鸚哥魚也常被稱為「青衣」、「綠仔」。
由於同一種鸚哥魚在成長過程中會轉換數種體色,且雌雄的體色有別,因此也常讓魚類學家分辨不清楚,鑑別困難。
珊瑚在大海中扮演著許多不同角色,是維持海洋生態平衡關鍵之一。在浩瀚的大海中,除了要找到適合生長的位置,還要擔心是否會被繁殖迅速的藻類「入侵」,這時「 同盟好友 – 鸚哥魚 」就很重要,一起來看看這三種鸚哥魚吧!
主要為大型鸚哥魚,例如小鼻青鸚哥魚、隆頭鸚哥魚等。顧名思義就是有著強而有力且堅硬的嘴喙,使其能夠鑿開岩壁、啃碎礁石。雖然在啃食過程中會破壞部分珊瑚,但也因此能開拓新的基質、幫助底質消長。
主要為中小型鸚哥魚,例如藍紋鸚哥魚、史氏鸚哥魚等。透過較尖的嘴喙,刮食礁體並在基質上清除表覆型藻類,讓小珊瑚能有更多乾淨的空間生長。當牠們刮食的時候,常在珊瑚表面留下成對的齒印。
包括卡羅鸚鯉、刺鸚鯉等都巡牧者鸚哥魚代表。獨特堅硬的牙齒配上出眾的消化系統,使牠們能輕易咬斷大型葉狀藻類,不管是堅韌的馬尾藻、有毒的乳節藻等都是牠們的食物。食量大的牠們,能有效消費生長過剩的藻類,被視為珊瑚礁救星。
在所有鸚哥魚中,體型碩大的隆頭鸚哥魚是本科最大的物種。
隆頭鸚哥魚體色深灰,頭部至吻部背面形成垂直角度的隆起,龐大的身軀有著小小的眼睛和一口堅硬的「暴牙」。牠們最大體長可達 1.3 公尺、體重 50 公斤以上,更是能活超過 40 年長壽魚種!
牠們的主食是藻類與珊瑚,會用一口堅硬的牙齒來開鑿、咬碎堅硬的珊瑚礁岩。
隆頭鸚哥魚為群居性,牠們通常夜間會固定居住在較陰暗的大型岩洞,有時也會住在沉船裡面。每天清晨,牠們都會開始出來活動,並在太陽升起後開始前往珊瑚礁豐富的區域覓食。很特別的是,牠們很聰明,每隔一陣子會變換覓食的路線,讓底棲生物有時間生長出來。
過去臺灣各地的珊瑚礁均有隆頭鶯歌魚的分布,但由於過多捕撈,數量已非常稀少,農委會於 2014 年 7 月 2 日列入第 II 類保育類野生動物。
你有照片嗎?逼逼逼!通緝中
衍生閱讀
我是布魯陳,平常喜歡帶著大相機下海找生物
如果你有海洋議題歡迎找我聊聊,約我吃飯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