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澎湖海域隱身百年水下古城-虎井沉城

海編說:舉凡世界各地擁有水下考古遺跡的潛點,多半會成為一個特殊的潛水體驗,包含與鄰近台灣的與那國島,甚至近年來連宜蘭的龜山島海域也宣稱發現水下金字塔。假使台灣有辦法投注更多資源於水下考古議題上,或許有一天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本文出處:許玉河臉書

 

 

澎湖潛水-虎井沉城

 

虎井沉淵尚沉沉

虎井,17世紀的外國地圖稱呼她為Groote Taeffel ,圖名:<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福爾摩沙島與澎湖群島圖),此圖繪製於1642-1653年,已有虎井嶼的記錄。《熱蘭遮城日記》對虎井的記載也是屢見不鮮,例如1631年3月6日「……於是Beverwijck號遂於今夜跟我們揮別出航,我們也隨即揚帆啟航。7日夜裡來到澎湖,停泊在那個大桌島(Groote Taeffel)下面。」1683年施琅率軍攻打澎湖,在其<請決計進勦疏>中也提及「……至初五日未時到澎湖貓嶼;時各船未便輕進;灣泊花嶼.初六日黎明,率各船由虎井過獅嶼頭,瞭見劉國軒賊艘盡泊於媽宮…。」虎井於清初已有翁姓、陳姓牧羊開墾,在此落地生根。然而最令虎井聲名大噪者非「虎井沉城」莫屬。

清代道光年間《澎湖續編》已將<虎井澄淵>臚列澎湖八景之中,虎井嶼觀海中沈城的詩文,不可勝數
如何淵底立堅城,可是滄桑幾變更?
寂寞山河沈舊恨,屏藩海國值時清。
難尋危堞千層砌,猶見頹垣一片傾。
我欲燃犀來照取,驪龍頷下探晶瑩。

澎湖潛水-虎井沉城

然而,此地海潮凶險莫測,「虎井沉城」難以讓一般人靠近一探究竟。

「虎井沉城」的神秘面紗卻也吸引中外的目光,各種揣測多有。1982年臺灣潛水界名人謝新曦與蘇淵曾率領2組潛水隊,在聯合報系的贊助下入海探險,發現海底有南北向石牆﹐高出海底約3米。1996年,日本人得到政府的同意,邀請謝新曦再到虎井潛探石牆,又發現有東西向石牆,與南北向的石牆成直角,形成十字型城郭狀構造物﹐並在北端有直徑20米的圓形構造物。

這些潛探成果多有披露,有的認為是澎湖玄武岩地質所形成的自然構造;大多數認為是人為的建築。遂有認為「虎井沉城」是隋代建築,有的認為是荷蘭人所築的紅毛城,各種臆測天馬行空出現。

臺大黃士強教授則以為,澎湖萬年以來,地殼並無重大變動,唯一的變動是在冰河期之前,約距現在12,000年到80,000年間,海平面比現在低約106米。台灣海峽當時是陸棚,而澎湖海溝也許多撈獲古生物化石、石器等,近年來更有澎湖原人的考古新發現,此地曾是陸地早為學界所確認。黃教授也推斷虎井海底沉城﹐極可能在冰河時期建造於陸棚上。

澎湖潛水

虎井沉城歷經近200年,仍然沒有一個確確的說法,是我們不想解開此謎或是真的做不到呢?我試將時間回溯百年前,看看我們澎湖先人探險的勇氣與利用虎井沉城的智慧。明治38年(1905)9月5日《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虎井沈城>

澎湖島虎井嶼山東首。近海約一里餘海底有沈城一座。屹立聳拔。其雉堞灰磚。宛然不稍移動。近有桶盤鄉漁人十餘。搖一網船。在此沈城內布網圍烏尾冬魚。計得七八百斤之數。有善泅水能禁氣者。在城內周行一遭。云此沈城比媽宮城略小。東西南各造一門。惟北門無有。城樓亦不甚軒宏。風日晴霽之時。水清見底。游魚可數。往來雉堞間。悠然自得。見人不甚畏懼。第此城不知建於何時何代。或謂荷蘭踞澎之時。即築有此城在山上。以資防守。不知何時翻落海中。仍依然屹峙。斯亦海客談瀛者之一奇觀也。

百餘年前,澎湖的先民憑藉著一口氣,潛入虎井沈城海域利用沉城的雉堞灰磚圍網捕魚,並將虎井沉城的規模外觀作清晰的描述:「此沈城比媽宮城略小。東西南各造一門。惟北門無有。城樓亦不甚軒宏。」多麼精采的虎井沉城!百餘年後,我們有最先進的裝備與技術,若有一顆探究的心,怎能視先民們的成果於不顧?

延伸閱讀:【Taiwan Dive Sites】不用出國也可以挑戰強流潛點之1-澎湖南四島 東吉之狼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