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集眾之力的守護行動:你也能成為說走就走的「海廢」公民科學家!

海編說:身為海人的你,是否也參與過淨灘、淨海等活動呢?其實當你在執行這項活動時,已經默默成為了「海洋公民科學家」的一份子了!而公民科學家對於自家附近的大海熟悉程度、自由程度,可能還比實驗室的科學家還高出許多,希望能藉由全民力量,將「公民科學家」精神,落實在更多民眾身上。跟著布魯一起看看吧!<全文轉載自海洋文教基金會; 温珮珍2022.11.28>

第七屆海洋廢棄物研討會(7th International Marine Debris Conference, 7IMDC)於 9 月 18 日至 9 月 23 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第一屆海廢研討會是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 1984 年舉辦,直到 2011 年第五屆開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合辦,今年(2022)是第一次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行。從海廢研討會開始舉辦的年次可以知道,其實海洋廢棄物問題早在 1984 年前就引起科學家的注意。而這次的研討會規模涵蓋九大主題,110 個子題,超過五百個短講,可以說涵蓋海洋廢棄物的所有面向,調查研究、生物科學、經濟、社會科學。而在許多主題中最吸引黑潮,也參與最多場的講題,就是關於公民科學的應用及討論,公民科學調查即是黑潮在海廢議題中使用的調查方式。

IMG 6765 集眾之力的守護行動:你也能成為說走就走的「海廢」公民科學家!
2022年黑潮前往韓國釜山,參與第七屆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7IMDC)。

公民科學家是什麼?

談到公民科學家,自己其實是在加入黑潮後,才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而在知道這個詞之前,收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規劃 2018 年島航計畫的海水表層塑膠微粒調查,當時盤點手上硬體軟體資源後,心裡有許多驚嘆:「哇!所有儀器都是借來的耶!」、「好土法煉鋼的採樣方法」、「原來其實之前沒有操作過啊」,但都還可以理解所謂熱血的 NGO 大概就是沒甚麼經費,但是想做很多事,直到發現每天工作夥伴可能都是不同人時,頭上瞬間冒出許多問號:「每天操作人員不同,採樣時操作方式應該就會有誤差?」、「這樣最後實驗結果變異不會很大嗎?」、「為減少誤差,是否該對每個新夥伴詳細說明操作方式?」、「每天認識新朋友還要說一堆話,會不會引發我的社恐症?」、「島航預計十幾天,同樣的採樣方法要說幾次我就問?」直到島航結束歸來,還是習慣自己處理所有樣品。

直到有一天讀到「公民科學家」這個詞,腦袋上的問號瞬間變成燈泡,似乎知道了什麼,也比較能接受每次調查都與不同人合作。這次參加海廢研討會,遇見其他也使用公民科學調查方式監測環境,蒐集海廢各項資訊的工作者,發現「其實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啊!」更覺得好像找到同伴,領悟了真義。例如美國 NOAA 海廢監測計畫中提到,公民科學家調查面臨的挑戰有許多一般科學調查中難以想像的自由度,包含調查地點、調查區間、調查尺度等,常都會是參與者自行決定,也因此空間變異性隨之變大;若整個監測計畫時間長達數年,同樣的人員很難持續參與,導致結果的回報常易延遲,數據品質也不見得一致,更不用說長期計畫經費來源不一定,甚至沒有經費等挑戰。

南方澳 與船長船員合照 集眾之力的守護行動:你也能成為說走就走的「海廢」公民科學家!
2019 年黑潮進行沿海塑膠微粒調查,於南方澳與船長、船員及公民科學家們的合影。

但同時也理解到公民科學調查方式是生態調查與社會科學的結合,以這樣的方式調查,不僅得到科學數據,還有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附加價值,這些附加價值也是像黑潮這樣的NGO 組織在科學數據以外更重視的收穫。而且仔細想想,海岸廢棄物調查的確很適合這樣的調查方式,以參與公共事務及改善自身周遭環境品質為出發點,一般民眾其實很樂意加入這樣的行動,以歐洲「The SeaCleaners」對志願者的問卷調查可知,有 50% 以上的志願者是出於想瞭解並減少海廢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而加入調查,約 30% 是出於個人好奇或結合興趣,僅 3% 是因為職業或專業相關。且從以往工作經驗得知,在政府機構或學術研究單位進行類似調查其實有許多限制,最大的限制可能是想太多,思考要用甚麼儀器、要帶甚麼器材、海岸入口在哪裡,路線如何規劃等等,面對同一片海岸,公民科學家對自家門口海岸環境的瞭解程度、易達程度,說走就走的自由度,反而是實驗室中的科學家比不上的。

海洋公民科學家的挑戰

理解這些優缺點後,如何善用公民科學家的優勢,並面對挑戰,減少數據的變異性,維持數據品質穩定一致,就是在調查方法設計時要考慮的。美國 NOAA、Ocean Conservancy、歐盟 OSPAR、在巴拿馬的聯合國發展計畫 PNUD、韓國的 KOEM 與 OSEAN 等組織在多年調查經驗中,也分別建立了海岸廢棄物調查操作手冊、淨灘記錄表格等,讓參與的民眾瞭解監測目的,同時有基礎守則可遵循。

此外隨著智慧型手機發展,不同國家 NGO 團體也開發手機應用程式,熱血的公民科學家們可以隨時開始一場淨灘,或自己規劃較長期的海洋廢棄物監測活動。各 NGO 組織也會使用這些表格,並在整理數據時進行數據審視及管理,得到的數據除了可以得知海岸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且因為使用的調查原則一致,最後可以比較不同季節、不同海岸區域甚至不同國家間的海廢數據。

而得到這些數據當然就是要實際應用在海岸管理上啦!韓國 OSEAN 自 2008 年起即進行海廢監測,長期監測的結果在與政府合作下展現在政策制定及海廢數量的改變上,如一次性塑膠袋的禁用政策在 2019 年頒布後,海廢監測數據中的塑膠袋數量顯著降低。以及與漁業相關單位合作,發展保麗龍浮具回收機制、開發環境友善浮具、集合各相關權益人進行討論及開設工作坊、並建立漁民對海洋廢棄物的危機意識,多方進行下,成功減少保麗龍浮具造成的塑膠汙染。

拖網中 數據紀錄 集眾之力的守護行動:你也能成為說走就走的「海廢」公民科學家!
透過參與公民科學調查,你也能成為海洋守護者!

此外公民參與科學調查的附加價值更是黑潮重視的面向,每次與不同公民調查員一起使用ICC表格淨灘或出海採樣時,都可以感受到調查員對環境的關心及對參與調查的熱誠,想到這些調查員會理解每個人的一點行動都可以造成一些改變,會將這些感受帶進自己的生活,實踐「重複使用,減少一次性的浪費」,進而影響周遭家人朋友,每天對地球更友善一些,想著就跟著熱血起來,除了證實與公民科學家合作不會造成社恐症,也慢慢從一開始的「同樣的採樣方法要說幾次我就問?」變成「同樣的採樣方法要我說幾次都可以!」。對黑潮來說是達成環境教育造成行為改變的長期目標,對個人則是打怪獲取經驗值升級及同時 HP 補滿的概念。

出發參加海廢研討會前有許多不安,最大的擔心是這麼多討論的題目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才好,最後就自己的工作內容,主要選擇公民科學及環境教育兩主題參與,與從事類似工作的講者們交流後,不只是檢視自己的工作還可以再做那些調整,讓數據可以更完善,應用在公共事務與環境教育中,並更重視與公民科學調查員的互動回饋;心情上也有種「當初要是早點遇見你們,有人可以討論的話就好了啊」的相見恨晚感,整個過程真的是實際體會了研討會的三大目標:「Inform 資訊交流、Connect 創造連結、Inspire 互相啟發」。五天的研討會主題涵蓋教育、監測、社會與自然科學,小至塑膠微粒上的生物圈,大至在看不到邊緣的海洋上的超巨型廢棄物,都有人探討,瞭解海洋廢物不是單一區域或國家面對的問題。而不管探討的是海洋廢棄物哪個面向,解決方式也許各異,但所有人一致同意,在研討會交流及互相啟發後,也是更多行動開始的時候,所以不論你是誰,來當個現在正夯的公民科學家,一起改變世界吧!

全文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標題:集眾之力的守護行動:你也能成為說走就走的「海廢」公民科學家!

責任編輯:Jenny Tsai

衍生閱讀:

  1. 桃園海岸有什麼?許厝港濕地賞鳥、新屋石滬傳統漁法與公民科學家培訓
  2. 探索基隆海洋之美,揭開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及海洋公民科學家成果
  3. 海洋公民科學家以水下攝影幫助海洋保育與基礎研究
  4. 海岸廢棄物調查操作手冊與淨灘表格
  5. 手機淨灘應用程式

關於作者

我是布魯陳,平常喜歡帶著大相機下海找生物
如果你有海洋議題歡迎找我聊聊,約我吃飯更歡迎!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