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未來由你作主!海人必玩桌遊

進階探索

自由潛水BO(Shollow Water Blackout)之後呢?你應該知道的BO意外應變之道

自由潛水 潛水安全

海編說:自由潛水風氣越來越盛行,但意外事故也層出不窮,尤其以 BO(Shollow Water Blackout)更是造成自由潛水意外的主因,如同水肺潛水或一般海邊戲水意外一樣,我們無法完全杜絕意外的發生,但我們卻可以藉由事前、事後的正確觀念導入,讓意外的的風險降到最低!本篇文章收錄自簡姿馨 個人臉書,從一起真實的 BO 意外來反思,我們可以在每一次下水前,如何減少風險,當意外發生時,我們又應該具備哪些正確的觀念,減少傷害!

本文不希望大家檢討當事人,而是希望讓大家反思如何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以及不幸發生時又可以如何處置得宜!

當天的那個場次有兩組人,一組是我和潛伴共三人,
另一組是發生BO的女生和潛伴,共三(或四)人。
當天的水很溫暖(有30度),不穿防寒衣也很舒適。

下午一點40分

和潛伴已經結束當天的練習,趁時間到前隨意在五米區玩吐泡泡。
我看到另一組人沒有穿蛙鞋,(不確定是不是藉由半肺)在池底保持站立不上浮。
我們兩組人相距15公尺。

接近下午一點50分

我打算最後一潛,在池底吐完泡泡,轉身正要往上踢,
此時,我看見女生趴在池底,潛伴在她身旁,姿勢非常像在水面練習靜態閉氣和戒護的樣子,但是是在池底。
我覺得有點奇怪,想說臉這麼靠近池底,這樣戒護看得到她的表情嗎?但沒有踢過去。
快要回到水面的時候,我又再往他們的方向看了一眼,卻看到她潛伴非常用力踢著蛙腳將她往上帶。
我愣了一下,浮出水面,往右看到我的兩個潛伴也都已經浮到水面上,往左看到她的潛伴和教練正在把人拉上岸,從遠處看來,女生的身體很軟。(完全沒有用力)
我脫了蛙鞋立馬衝過去,直到此刻我都還不確定是真的發生BO,還是在練救援。

直到我看到地上躺著我畢生看過最蒼白的一張臉。
白中帶紫,嘴唇是紫黑色的,眼睛微張、眼球是凸的且佈著血絲,
身體也完全沒有血色,蒼白的可以,四肢末梢和關節內側也是紫的。
完全沒有意識,不過有脈搏。

松運的救生員和我的潛伴見狀也跑過來,剛好下一場的教練、學生和潛行者的教練也來了,其中一位是醫師。
教練將女生擺到側躺復甦姿勢,我和醫師接手,確認呼吸道不被壓迫。側躺下,發現她的上肢非常僵直。
接下來的一兩分鐘,教練聯絡救護車,醫師請潛伴拿來毛巾、請工作人員拿氧氣瓶(但他們只拿來類似登山用的隨身氧氣瓶),有教練詢問潛伴她的名字、眾人持續呼喊「Bunny(化名),回來!呼吸!」但女生都沒有反應。我捧著毛巾,把她的頭托在我跪著的大腿上,一度閃過她會不會就此醒不過來的念頭。
不過隨後她的嘴唇有稍微回復一些血色,但面部仍然蒼白,且呼吸還是很微弱。她的眼睛也比一開始出水的時候更張開一些、變得更凸,且雙眼各有兩三個紅色血斑。

接下來的三分鐘,女生開始有了反應。(並非恢復意識)
一開始是舌頭不由自主的向外用力伸長,我不會形容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很像成年徐動型腦性麻痺患者會出現的動作。再來,吐出第一口水,只有一點點,水色偏透明。

吐水後,開始一連串的叫喊,對,非常大聲且淒厲,真的只能用叫喊、哭喊之類的用詞來形容,聽起來非常不由自主、非常痛苦,真的很可怕!(對不起這麼說)叫喊同時,她的身體和頭頸也非常用力收縮,我只能盡量撐著讓她不要撞到頭。

大家不確定這是LMC、癲癇、想吐水、以為自己還在水裡,還是甦醒時伴隨的反應?
為了聯繫家人通知和詢問病史,潛伴拿來她的手機試圖指紋解鎖,結果是face ID,而她的眼睛完全無法對焦、無法解鎖。
後來我實在沒力了,就交棒給其他夥伴,他也形容同時要保護頭部,又不能太用力讓她頸部受傷,十分吃力。

我退到一旁,跟著他人的指示找空隙拿蛙鞋搧風,希望她能得到足夠的空氣。她仍然不斷的用力伸舌,隨後又吐了第二、第三口水,第二口水也偏透明,帶一點血褐色,第三口我沒看到,夥伴說有點粉紅泡泡,應該是肺受傷了。(前面兩口可能從胃)

吐水後,呼吸變得比較明顯,眾人持續呼喊「Bunny!呼吸!」,直到教練問她「Bunny,妳回來了嗎?」女生答「有」,大家才比較放下心。
醫師和教練持續引導她「Bunny,聽我們說,跟著我們,吸、吐、吸、吐…」。並詢問她是否可以背出家人電話。

接著救護人員趕到,先上了攜帶式氣瓶的氧氣面罩,再來測血壓、血氧,血壓有點高,血氧則是因為手指和腳趾全都有塗白灰色指甲油而無法測得。最後女生被搬上擔架,以坐姿送醫。

後續補充:經事後與教練聯繫,該名潛水員並無大礙!

晚上聚餐時,我們也討論出一些或許未來可以倡議的觀念:

潛伴說,寧可尷尬,也不要怕救錯

回想事發經過,我明明有兩個覺得奇怪的時間點,一個是女生趴在池底,一個是看見她被拉上岸,但反應仍然不夠迅速。

往後,無論任何情況,只要覺得有一點怪,就要馬上出手,並向其他人呼救。

潛伴不僅僅是水下的潛伴

就算只是泳池,如果能留下各自的緊急聯絡方式、病史等記錄,可能是更為謹慎的作法。

嚴格遵守潛伴制度

無論一般泳池、五米池、潛立方、大海。謹慎的研擬、告知、討論、遵循潛水計劃。

今天這個女生還算幸運,她的潛伴有能力無蹼將她從五米池底拉上岸。往後即便是無蹼,仍然要有一個戒護穿著蛙鞋。

愛海,就捨棄愛美吧

潛水前請卸除指甲油,除了保護海洋外,特定指甲油的顏色會造成指夾式血氧機無法測定血液中的氧合血紅素濃度(血氧濃度)。

場域周邊安全設施的齊全程度

不知道松運是否備有攜帶式氧氣瓶,無論是游泳或其他運動,氧氣瓶我想是急救必要的設施之一。(海編亂入:某一些潛店會具備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稱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與攜帶式氧氣瓶,雖然投資昂貴且幾乎沒有回收的一天,但當意外發生的時候,這些寶貴的器材,有可能救了一命。組團的教練或自己安排出團時,或許行前可以多詢問店家是否具備,以作為選擇店家的標準之一。)

不要好奇圍觀,把寶貴的空間留給專業的

低氧合併溺水的情況,新鮮空氣和排水是重要的,急救當下請預留空氣交換的空間,避免太過聚集。請謹記復甦姿勢(側躺),避免胸腔壓迫、舌頭堵塞氣道,並利於排出嘔吐物或血水。

總之,算是被狠狠的、用力的上了一課。
但願沒有下次,如果萬不幸有下次,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也謝謝潛伴的協助和安慰,我們以後都會更謹慎。

其他有想到再補充。祝大家潛安!

首圖連結: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個人臉書:簡姿馨

About author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
Related posts
進階探索

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草案預告「自潛」入法,多項敘述仍有歧見

海洋保育

重新定義自由潛水,拾起海廢由你我做起

水域賽事

自由潛水界指標性賽事,AIDA世界自由潛水錦標賽(AIDA World Championship)於韓國濟州市盛大舉行

這是啥裝備

出國潛水靠衛星!GARMIN inReach mini 是你國外潛旅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