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長和同事的大力推薦下,永嘉號是我很想拜訪的潛點,剛好趁著10月底是凱恩斯的潛水淡季,一直想著要去拜訪永嘉號的我終於有機會出發。
永嘉號沈船是一艘真實失事事件的沈船,並非為人工放置的造礁。
故事發生在鐵達尼號失事前一年。1911年3月20號,永嘉號停靠在布里斯本(Brisbane),大部分的乘客都在布里斯本站下船,僅有少數新乘客繼續搭上永嘉號前往昆士蘭沿岸(Queensland Coast)的停靠站。在3月23號時,永嘉號抵達麥基(Mackay)並且在讓乘客和貨物上下船之後,永嘉號帶著49位乘客、73名船員和617噸的貨物向北行駛前往湯斯威爾(Townsville),五小時過後, 丹特島燈塔(Dent Island Light)的燈塔看守人看到永嘉號往聖靈群島(Whitsunday Island)的方向行駛。
這是最後一次世人看到安好的永嘉號。
其實在永嘉號離開麥基沒有多久之後,信號中心收到了一封關於在麥基與湯斯威爾之間的熱帶氣旋警告電報。當時在麥基停靠的船隻都看到了警告旗幟,部分有裝設無線電的船隻也都收到了訊息。 可惜永嘉號距離陸地已經太遠,並未看到警告旗幟,而永嘉號也還未裝設無線電……。
當時世人並不知道永嘉號的去向,也不確定是否失事。
一直到1958年,一艘沈船在湯斯威爾南邊被定位,船上長滿藤壺的保險箱被打撈上岸,透過保險箱的型號和編號推算才確定了這艘沈船就是永嘉號。
據信永嘉號在熱帶氣旋的摧殘下於1911年3月24號,帶著122條生命沉沒在大海裡。
(以上資訊我翻譯自維基百科,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故事可以找看看)
這次我和同事一起拜訪的潛店叫做”Yongala Dive”。
我們帶著自己的裝備過去,於是我們決定租車前往,從我們住的凱恩斯開車過去大概需要五個小時。如果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差不多需要五個小時,而且要拖著裝備移來移去,為了避免這種勞心傷神的事情發生,我強烈推薦找幾個朋友租車自己開過去。
地址: 56 Narrah St, Alva QLD 4807
電話:(07)47831519
Yongala Dive有背包房可以住,我、韓國教練和香港潛水長決定在永嘉號這裡做兩日四潛的行程 (你沒有看錯!我們要在同一個潛點潛四次),通常在這裡的行程是一日兩潛,價格包含早餐和BBQ午餐。早晨早飯過後,會先做check in,把裝備準備好、測好高氧的氧氣濃度,準備完成後潛水員們聚會集在BBQ區聽潛水簡報。若是有請導潛的潛水員這時候會看到自己的導潛是誰,潛店的規劃很完善,潛水員們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簡報結束之後潛店的員工會把大家載到海邊,所有潛水員會一起擠到船上,大約半個小時的船程後會抵達永嘉號的位置。
我和其他兩位同事決定四潛都用高氧氣瓶。在第一天的潛水中才剛入水我們就體驗到強勁的水流。船隻的尾端綁著Current line,而Current line 連接著錨繩一路延伸到永嘉號旁邊的Mooring Block,在下潛的時候我們必須一路呈現鯉魚旗的姿勢將自己拉到永嘉號的位置。永嘉號的潛點能見度大概10到15米左右,第一眼見到永嘉號的時候不小心嘴裡含糊地驚艷了一下,永嘉號的表層佈滿了成千上萬的小魚(glass fish),這些小魚順著船的形狀,依著水流的方向整齊劃一地流動,更精準地說,基本上我們根本看不到船體,這些魚和珊瑚覆蓋了整艘船,要稍稍的撥撥水,趕走魚群,才有機會看到船體。
第一潛我們依照潛水的慣例先逆著流前進,水溫大概是25度,我們一行人下到大約28米的位置之後再從船頭踢向船尾的位置,永嘉號的長度大約是110米,不過第一潛我們並未游到船尾的地方就折返,由於流太強了,後半的潛水時間我們就待在大概是船頭的位置,剛好我的兩個潛伴都喜愛攝影,便花了一點時間在找景拍。
第二潛我們和船員溝通過後決定要更改潛水計畫- 先順流游出去,由於我們三個都是潛水長和教練,再加上事前有和船員溝通過才會做這樣的計畫(如果考慮自己能力可及的話大家也可以和船員一起聊一下想要的潛水計畫),船員稍稍提醒一下我們該注意的事情,例如到船尾之後不要由超過船體,要向上繞過船的左側(Port side)再逆流回船頭,回來的時候會有很強的流,但盡量靠船體游等等的注意事項。
第二潛下水後我們便愉快地開始”放流”潛水,我用坐著的姿勢一路讓流推著我到船尾,中間用蛙鞋撥一撥小魚,發現了躺在船裡的Guitar Shark,當我要示意我的潛伴時他們已經被流推得有點遠了。順著流抵達船尾後我們開始大步邁著腳蹼踢回去,前幾秒鐘我發現自己完全沒有前進,但將身體壓向船體一點之後便發現自己成功地向前游動,游到大約船中間(Midship)的位置時我專心地觀察船體像是煙囪的部分,這時候有位大叔從我後面拉著我的蛙鞋,指著永嘉號的上方,我抬頭一看,是一群魟魚! 後來問了船員,他們告訴我那是Small-eyed Ray,香港的潛水長說,牠們好像一群鬆餅過境,這樣的形容真的很貼切。
第一天的兩潛我們的潛水時間都大概落在45分鐘,不過據說同船的潛水員大概都是25至35分鐘就回船上了,可見海流對大家耗氣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我和我的潛伴們都是一路追著免減壓時間潛上來的,所以強烈建議用高氧氣瓶。
在結束第一天潛水之後回到潛店,店裡的潛水長開始準BBQ午餐,繼續留下來的潛水員便休息、整理照片準備隔天的潛水。
第二天的行程其實和第一天一模一樣,只不過我們這次船是停在船尾的部分,第一潛的時候我們再度踢回去船頭,因為我的韓國潛伴想要拍船頭的樣子,這次潛水我們花比較多時間在觀察船體上附著的珊瑚和生物,幾隻慵懶的蘇眉漫漫地游過和我們使勁頂流呈現強烈對比。
第二潛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點驚險的事。當時韓國教練先從船上下水,他抓著繩子等著我們。輪到我背滾式入水之後,我一個不注意沒有抓到Current line,當我意識過來的時候我已經被沖到錨繩(Mooring line)上方,若是依照正確的判斷我應該在這時候下潛抓著錨繩等我的潛伴們,但當時我猶豫了,於是我被海流越帶越遠,估計我距離船已經50米以上而且還在增加,這時候我做了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想要分享給大家,因為我事後夜深人靜時想到這件事我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當初竟然這麼做),我下意識地覺得潛下去就比較不會有海流影響了,我開始下潛,想要抵抗海流,的確可能在一些潛點是這樣沒錯,但是在永嘉號這裡四周沒有珊瑚礁環繞的地方下方的海流還是一樣強,當時我下潛的舉動造成想要來接我的船員找不到我,也不敢經舉妄動移動船。
每次我回想到這件事我都覺得雖然已經是教練了,但是感覺自己要累積的經驗還有一大截,在前往澳洲之前,有一位台灣的潛水前輩告訴我:『我認為要作為一位潛水教練至少要有200潛的經驗。這200潛不是在同一個地方一直刷瓶,而是是在不同環境和潛點下做不同的潛水,累積處理危機的經驗。」我當時將這句話牢記在心裡,一直到這件事發生之後才有深刻的體會。』
後來被船員接回船上之後,我的兩個潛伴繼續潛水,在水底下發現了我前一天看到的Guitar Shark。
如果是住在澳洲的話可以嘗試在永嘉號潛水,體會強流下的潛水,和在大堡礁潛水的感覺很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是沈船潛,畢竟永嘉號已經有百年歷史,為了安全起見,同時為了尊重死者,規定是不准任何潛水員潛入永嘉號內部的。另外,如果是在澳洲工作的教練和潛水長可以出具薪資單,會有行程上的優惠。
文章的大部分照片是由韓國教練Happillar提供,相機使用Olympus TG5,如果有興趣想看他的更多照片可以參考他的 Instagram happillar_kyeongjoo,歡迎追蹤或留言給他 (他會很開心)。
衍伸連結:
如果對於澳洲潛水分享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以下這三篇文章喔!
(首圖來源wikidata)
嗨!我是螺絲Rose,偶爾會以Jen(我的姓)走跳。土生土長歹丸狼,是個放射師也是名潛水教練,生活足跡遍佈台灣、澳洲、新加坡與英國,歡迎追蹤我或到粉絲專頁按讚,這樣就不會錯過最新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