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廣角水攝是自我美學的一場試驗-李衍毅

李衍毅(臉書:Yen-Yi Lee),大家都叫他小李哥,是一個熱愛潛水、熱愛快門的水下攝影師,自2010年開始陸續獲得各水攝大獎,包含中國水下攝影大賽冠軍、金牌(ADEX 2015)、印尼四王群島水下攝影比賽冠軍(2017)、亞洲潛水展冠軍、金牌(DRT 2012、2013)、中國海洋之聲金牌(ADEX 2017)、馬來西亞國際潛水展金牌(MIDE 2017)、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水下攝影比賽金牌(2017)、美國國際潛水展金牌(2016)、世界最大水攝論壇(Wetpixel Deep Indonesia 2016)金牌。他希望藉由鏡頭,讓大家看到海洋的美,這次海編很高興可以採訪小李哥,讓他來跟我們分享關於他自己對於水攝的心得吧!

小琉球特殊的箱網養殖-水攝
小琉球特殊的箱網養殖
特殊的半水面拍攝-水攝
特殊的半水面拍攝
不同的視角看生物-微距
不同的視角看生物-微距
愛牠,就不要傷害牠
愛牠,就不要傷害牠
專業水下攝影師-李衍毅(Yen-Yi Lee)
李衍毅(Yen-Yi Lee)

海編:您在什麼情況下接觸水下攝影?

小李哥:還記得是在2010年是在墾丁浮潛活動,在過程中發現水下的景致很美麗,有著與陸地上不同的視角與體悟,因此立刻報名潛水課程,就開始了自己水攝的生涯。一開始30支氣瓶之前,我就拿著Sony的運動相機到處拍,看到什麼都拍,又發現這樣的畫素跟品質無法滿足,便開始學習拿單眼相機下海拍攝。

bluetrend
四王群島紅樹林

海編:因為水攝近年來隨著相機成本下降,越來越多人開始拍照,資訊也越來越多,想必7年前資訊相對匱乏,你是如何學習增加自己水攝的能力?

小李哥:我在水攝之前已經有接觸陸拍,因次對於相機的參數多有掌握,包含iso、光圈與快門三者的關係,也了解自己相機的極限與發色,所以我在學習上相較於其他人更快上手。但當時資訊真的很匱乏,我是直接買了一些英文的水攝書籍狠k,才逐漸掌握一些技巧。除了拍照技巧之外,其實我認為自己在大學時候,有選修過美學相關的通識課幫助我很多,對於日後拍攝廣角照片有很顯著的幫助,都自覺這是我上大學四年最有用的一門課(大笑~)。

學習水下攝影推薦書單:The Underwater Photographer
推薦書單:The Underwater Photographer
學習水下攝影推薦書單:Underwater Photography Masterclass
推薦書單:Underwater Photography Masterclass

海編:你有接觸過陸拍跟水下拍攝,你認為兩者有何不同,哪一個較難?

小李哥:陸地跟水攝要拍出真正與眾不同有創意的照片都是需要很多經驗與構思,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我認為水攝所需面對的挑戰更多,如下

  • 大自然因素:有時候岸上風平浪靜出大太陽,水下卻是能見度混濁、流超強,可變因素變多了,就影響可拍照的次數。
  • 介質:空氣是很好的介質,但海水卻不是,會吸收掉銳利度與飽和度,這還沒提到隨著距離越來越遠或水下懸浮粒子的影響,都會直接影響一張照片的好壞。
  • 自身的潛技:中性浮力的控制、耗氣量的多寡以會影響每次拍攝的時間與角度。
  • 器材:水攝器材需要加裝防水殼,器材笨重不說,一些高級相機會有鏡頭套件的問題,每次下水就需要決定要拍廣角還是微距。水下光線傳導不佳,衍伸的燈具也成為一門學問,如持續光源或閃光燈的選用,以及打光的位置與方式更是決定一張照片是否可以用的決定性因素。

其實水下是一個三維空間,比陸拍多出了一個維度的排列組合,這就代表著攝影師可以發揮的空間變多了,一樣是一個潛點,不同深度所拍攝出來的意境就不同,這考驗每一位攝影師對於構圖的敏感。我的建議是現在陸上常拍,一來你可以熟悉你的相機,二來你也可以培養重要的『攝影眼』,去找出不同於別人的獨特構圖。

水攝需要耐心的等待加上一點幸運
耐心的等待加上一點幸運

海編:你拍照作品有微距跟廣角,兩個攝影風格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或體悟?

小李哥:我更喜歡廣角拍攝,因為每一張照片的差異性大,構圖多變,剛好自己不喜歡趴在一個地方一直拍微距,也喜歡到處跑到處拍享受潛水的過程,但以美學而言,微距比廣角更容易拍出一張好作品,因為簡約的概念讓照片主題明確,反觀廣角角度大東西多,比較難凸顯主題,所以構圖就更重要。

海編:拍攝這幾年,哪一張照片是你覺得很自豪的?又或者你覺得自己拍攝的改變?

小李哥: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一個時期你的心態都不一樣,所以都會有一張代表作,譬如剛學習潛水的時候,拿到相機就是看到啥都拍,但隨著經驗變多了,你會開始選擇拍攝物,會知道哪些構圖拍不起來直接放棄,去找尋不同的構圖。拍攝方式也會隨著不同時段而有所調整,因此我覺得對於攝影師而言,永遠沒有一張最好照片。唯一很明顯的改變,應該是按快門的次數變少了,因為逐漸的掌握『挑選』的能力,現在大概20~50張照片以內可以選到一張好照片。

海編:這幾年得獎無數,你是保持怎樣的心態在拍攝?你又如何看待水攝比賽?

小李哥:其實一開始你看到啥生物都會想拍,但隨著經驗的累積,你會希望得到掌聲所以開始參加比賽,但到了後期,反而是追求當初潛水的初衷『開心的潛水與用快門凍結瞬間』。其實每一次潛水都可以遇到不一樣的朋友,看到不一樣的生物,我現在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得獎固然不錯,但希望藉由潛水來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其實水攝比賽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的美,二來是我們藉由觀看比賽作品,可以學習新的拍攝方式,以用在未來自己的作品中。

水攝:好的構圖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好的構圖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海編:每次拍照都會鎖定拍攝物種,畫面都在腦海中已經構圖好了嗎?還是每一次拍攝都是耐心等待加上一點點幸運?

小李哥:如果要拍攝特殊物種,一定會先做拍攝計畫,但往往拍攝計畫與現場情況有落差,這時候臨場反應就很重要,譬如你希望鯊魚往沈船地方靠近以拍攝到心目中的畫面,但鯊魚卻一直不靠近,這時候變需要改變構圖以及調整閃燈位置、相機參數等來因應,所以對於自己相機越了解,你的臨場反應就更可以即時發揮。我比較喜歡拍攝廣角照片,但等候一個特殊畫面很少等超過30分鐘,因為我喜歡到處跑到處拍去找尋新的構圖。

海編:身為台灣的潛水員,可否請您推薦一些地方,是您認為很適合拍攝水下照片的點或生物?為何?您認為台灣是否有機會成為水攝大師們必定造訪的國家?或建議相關單位可以如何改善現況?

小李哥:先回答後者好了,我覺得很難!因為東南亞實在是服務太好,生態也很豐富,短期內台灣要發展這樣是非常困難的。但或許台灣可以先找到一些特色,再逐步發展週邊的產業鏈,讓整個地區都因為潛水產業獲利,譬如菲律賓的媽媽怕絲瓜島跟印尼的四王群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地政府藉由收取潛水稅,補貼當地居民或投入於環境保育,當地的居民可以獲得比捕魚更高的收益,創造多贏局面。其實台灣的東北角82.5k很適合拍微距、小琉球的海龜生態豐富可以吸引港澳、大陸遊客前來、蘭嶼的八代灣沈船更是值得大力推薦。但最重要的事,現在台灣潛水周邊的服務匱乏,會不會吸引第一次造訪的潛客之後,卻留下不好的評價,這更是我們要多思考的面向。其實我覺得台灣有一個水域非常感興趣,就是南沙太平島,因為人煙罕至生態一定豐富,重點還是先找到差異化。

造訪生物是水攝的一大樂趣
造訪生物是水攝的一大樂趣

海編:旅居多國拍攝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是你覺得很特別的拍攝經驗,不管是路途遙遠、拍攝生物的驚悚程度、或者旅途上遇到的任何事情?

小李哥:有一次要去澳洲拍小鬚鯨(Minke whale),在肯恩斯搭船宿,卻因為航空公司行李延誤,趕不上出船時刻只好整趟行程取消。有一次要去紐約附近的羅德島拍藍鯊,第一天在船上晃了7、8個小時只目睹15分鐘,第二天因為風浪取消,第三天在風浪仍大硬是出船,在船上晃了7、8個小時卻空手而回,重點是取消行程也不退錢喔!還有一次要去斯里蘭卡拍鯨魚,前5天都只遠遠的看到鯨魚在遠方,沒想到第六天親眼看到100多頭鯨魚噴水的狀況畫面,如果行程只有預定5天,這一切都是枉然,但這也是潛水的樂趣,你說是吧。

海編:人家都說潛水窮一生,水攝貧三代,可否給予一些想要進入水攝領域的新手潛水員一些經驗分享與心得,以免走冤枉路?

小李哥:要看你對於水攝這件事的熱情多寡,現在拍照是沒辦法賺到錢的,十幾年水下照片可以賣到不錯的價錢,但現在根本無法回收。如果你確定要投入水攝,就在自己的預算範圍內直接攻頂,因為未來換機的成本更高!再來就是你對於作品的期待,只要網路分享,用小型便攜式相機就可以了,如果有辦展大圖輸出的需求,就要考慮投資使用更大的相機。每一個人對於同一件事的價值觀不同,也有東南亞的人認為我一台相機可以在當地買一棟房子無法置信,但只要你可以在這件事情上獲得滿足,這樣就足夠了。

相關連結:

關於作者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