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用電影運鏡,投射出屬於自己的海洋意念 – 海人魚袁緒虎導演

海人魚

海人魚,一部2017年在潛水圈頗具話題的海洋電影,特別的是它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融合愛情、環境保育與蘭嶼達悟族題材的商業電影,在這個電影拍攝大環境不太友善的台灣,竟然挑選以海洋為題材的拍攝切角,更顯得彌足珍貴。袁緒虎導演用盡自身的資源,回到他熟悉的蘭嶼,只為了尋找他腳本中的海人魚。

https://www.facebook.com/mermaidwhispering/videos/『海人魚mermaid-whispering』首支官方預%EF%BF%BD/1698872170415715/

採訪當天,袁導熱情邀約海編至他位於北投的住家,雖然外表是有著歷史痕跡的國宅社區,但一打開房門映入眼簾,便是濃濃的藝術家氣息傢俱擺設,一杯手沖咖啡配著打通隔間的敞開陽台設計,陽台外一望無際的綠色森林呢喃著屬於大自然的細語,袁導兩個調皮的小男孩就在屋裡跑來跑去好不熱鬧,更是三不五時跑出陽台探出頭,好奇的想加入袁導與海編的對話。

與海洋的連結

袁導與海洋相遇,竟然只是因為朋友想學潛水,便邀請袁導一同報名,就這樣開啟了袁導與海洋的連結。因為工作性質時間比較自由的關係,2000年剛學完潛水的袁導,幾乎天天下水,一天5支氣瓶的他便成為台灣東北角的常客,第一年就累積高達300多支驚人的潛水資歷,也因為這樣一股熱誠,被當時的教練鼓勵他取得潛水教練資格。

袁緒虎 海人魚

成為教練的袁導其實也不以教學為收入來源,主要是他喜歡因為教學過程而認識更多愛海的人,也因此這樣逐漸累積出自己的固定班底。本業是製片出身的他,更因為有了潛水教練的教學經驗而讓他的職涯有了不同的改變。 十幾年前台灣並沒有商業水下攝影的概念,很多時候劇組都是聘請教練,直接訓練一位攝影師體驗潛水,然後就讓攝影師來掌鏡,更多時候是發現年輕的攝影助理水性較佳,便臨場更換也是常態。這樣的過程不僅學習曲線長,很多時候岸上與水下的環境不同(光線折射率、浮力等),也會大大影響美感呈現的落差,因此拍攝水下畫面,總是需要很多的溝通期,更多時候是誤打誤撞的拍出消費者所看的影像。

袁導第一部完整的水下攝影作品是在2010年,一位導演想拍攝美人魚的畫面,詢問已經成為導演的他是否有相關建議,恰巧當時5D2剛好上市,提供了團隊傳統底片機的選擇方案,就一次購入昂貴的金屬防水殼,展開了袁導的水下拍攝初體驗。還記得那時候的團隊根本沒有需要水下攝影燈補光的概念,只靠相機與防水殼便開始拍攝,光源全來自岸上的棚燈,所以只好水下拍攝後,浮上水面與燈光師討論燈位、亮度,再重新下潛拍攝,袁導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當時的自己很有耐心。

袁緒虎 海人魚

後來陸續拍攝很多水下攝影的作品,不僅是商業廣告、紀錄片、甚至是商業電影,都大量的把水下攝影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但為何袁導鍾情於水下攝影呢?

因為在水下是無重力狀態,可以拍出許多陸地所無法嘗試的運鏡方式,但各式各樣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袁導舉例要拍攝一部溺斃的畫面,就必須在防寒衣中客製很多小口袋,依照人體浮力來擺放配重,以呈現出人體在水面上載浮載沈的真實感。每一種衣服材質的浮力皆不盡相同,水下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同,就必須設計很多小機關來達到效果,譬如釣魚線就是他們很常使用的小工具。袁導認為與拍攝相較,他的強項更在於組織規劃,如何在事前透過分鏡表來確認每一場戲所需要的細節,搭設或規劃出美麗的佈景、專業潛水員的安全戒護、水面水下的器材管理與行程規劃等等,都是鏡頭以外所看不得到的投入。

袁緒虎 海人魚

但更大的風險控管,還是來自於有些演員不諳水性,剛好他自己過往潛水教練經驗,便可以快速降低這塊風險的發生。演員在水下的狀態會跟陸上完全不同,一般沒有經過潛水訓練的演員因為緊張,肢體一開始都會非常僵硬,這時候就得先處理演員的表情,表情放鬆後自然肢體就會逐漸放鬆。但是當演員還是無法克服對水的恐懼時,袁導就會透過分鏡的層層拆解,來探討借位或者替身的可能性。

回到這篇文章的起頭海人魚這部電影,海人魚一開始並不是海人魚,原本的主角應該是男生,袁導在某一次蘭嶼潛水時遇到赤丸在水下高舉反核旗幟,便認為這一位『憤青』未來將大有可為,於是便以赤丸為原型開始發想一位男生嘗試改變海洋的故事。後來經過多年的沈澱、討論與大幅調整劇本的過程,最終定稿竟然是來自於2015年在蘭嶼的一場淨海活動,成為淨海活動船上一員的袁導,反思到淨海、減塑是一種生活態度,恰巧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於是袁導就把這樣的概念融入到海人魚的故事中,希望透過水下的海人魚,來帶出艱澀難懂的環保議題。

蘭嶼 潛水

海人魚拍攝地點

海人魚全片都在蘭嶼取景,一個台灣最遙遠的離島,卻也保有最傳統的達悟族文化。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其實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運鏡、甚至是走位都被明確的規劃,除了遇到颱風攪局之外,拍攝過程大抵順利,但袁導想分享的卻是蘭嶼濃濃的人情味。達悟族自己也常說,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外地人又是如何可以在蘭嶼完成拍攝呢?除了與在地人培養深厚的感情之外,了解與尊重當地的文化,也是一位外地人所應該表現最起碼的尊重。片中有一場戲是要在船上施放救難用到信號彈,但飾演男主角父親的拿威大舅,卻分享傳統的蘭嶼是以燃燒布料生煙的方式來求救,不僅族人在演技上給予支持,也提供很多在地的視角讓電影更加融入蘭嶼。

如果跟袁導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都知道,海人魚這部電影其實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自劇本有了大綱之後歷經五年尋找資金,就算原民台補貼部分拍攝經費,袁導更是跟銀行抵押位於北投的住家才得以完成拍攝。拍攝完成後,卻因為一些緣故讓這部探討海洋文化的商業電影沈寂於片庫之中,無緣讓更多人欣賞。但海編問了袁導,你還會想拍跟海洋有關的商業電影嗎?袁導不假思索地回答『會啊,腦海中已經開始計劃一部以男生為出發點,以海盜故事為歷史背景,探討台灣其實是流淌著海島民族基因的電影』,或許就是這樣對海洋的熱愛,才得以支持他一步一步往前吧。

袁緒虎 海人魚

衍伸連結:

關於作者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