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6 屆締約方大會於 2024 年 10 月下旬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卡利市(Cali)召 […]
2024年,全球的海洋珊瑚生態正面臨嚴峻的白化威脅,全台各地都傳出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消息。今年,海洋保育署成立 […]
在海浪的滔蝕之下,岩石會逐漸被侵蝕成碎礫,形成鋪在海床上的細沙。由於細碎的沙子不像岩礁具有堅硬的結構能夠附著或庇護,因此住在沙上的生物密度不如岩礁區高。然而,在沙底環境之中,仍住著一...
在潮水來往的潮下帶至亞潮帶,我們可以在岩壁上發現有發達的分支結構的樹水螅,正迎著潮水過濾浮游生物。因為其構造與八放珊瑚的海扇類似,常被誤認。仔細觀察可見樹水螅的水螅體造為白色的棒狀,...
具有細長棘刺的冠海膽俗稱『魔鬼海膽』,是岩礁海岸的常客。他們具有球狀的肛乳突,是十分標誌性的特徵。他們常在岩礁上侵蝕出坑坑洞洞,並在入夜後四處在岩礁上啃食藻類。雖然冠海膽的棘刺讓他能...
軟珊瑚不像石珊瑚有堅硬的鈣質骨骼,他們的身體是由細小的骨針與柔軟的共肉組織構成。他們的外形多變,有指狀、穗狀、還有片狀或肉質狀的各種物種。他們和石珊瑚一樣體內有共生藻能行光合作用,發...
在瞬息萬變且危機四伏的海洋中,各種小動物為了尋找棲所與躲避天敵,都喜愛在陰影處岩石底下躲藏。也因此,乍看毫無生機的岩石表面,往往底下卻是十分熱鬧的小小世界。當我們翻開岩石時,陰影面常...
在岩礁海岸中,潮水的侵蝕常在潮間帶的岩石地形上形成大小不一、崎嶇不平的地形,其中一些凹陷下去的區域,在退潮後常會保留部分海水,形成所謂的『潮池』或『潮溝』。而這些地區,理所當然吸引許...
冬末春初,寒意逐漸消退時北部岩礁海岸常被大量生長的石蓴覆蓋,將整個潮間帶塗上一片綠意。大多石蓴藻體呈現薄片狀,不過隨著天氣越來越溫暖,綠色的藻床中也會出現越來越多體型較細長的滸苔。進...
10/24在華山有台灣38個海洋相關團體,全台19個沿海離島縣市共同參與「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成果發表,今年各團體總計舉辦48場淨灘和淨海,清出7339公斤垃圾;監測復育棲地94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