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處熱帶與亞熱帶季風季後交界,加上旺盛的地質作用造就各地地質景觀多變,東海岸黑潮長年流經,西海岸又有中國沿岸流冬季與之交會,在氣候、地質、潮流的交互影響之下,形成一個多元的水下環境,根據統計,台灣海洋沿岸常見的魚類高達3,200種,將近是全世界總數34,000種的1/10,這樣驚人的數據更值得自詡為海洋民族的我們所自豪。
但,為何我們還是會覺得台灣的民眾與海洋距離太遙遠呢?這我們可以從一些不同的面向來探討:
台灣自從民國38年蔣氏政權轉進台灣以後,因為深怕匪諜滲透或走私問題,長期透過法令與管制方式禁制民眾親近海洋,這點可以從現在台灣民眾搭船出海需要報關、遊艇無法隨意停泊港口可以看出病灶。
台灣政府對於海洋遊憩管理相對消極,每當任一海域發生溺水事件,下一步往往就是公告危險海域禁止下海,卻沒有看到政府在課堂上積極教導如何選定安全的游泳水域或判斷離岸流等正確的戲水方式。這樣長期淺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台灣民眾自小便覺得海洋離我們相當遙遠,到海邊除了沙灘上踏浪,不然就是到漁港吃海鮮,孰不知海洋其實帶給我們更多不同的人生體悟。
台灣政府組織龐大已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執政黨上台後積極處理組織整併與再造,卻尚未看到明顯成效,關係海洋議題推動的海洋部也於今年2018年暫時成立海洋委員會。我們從一個例子簡單可以看出台灣推動海洋法規的窒礙難行。
2016年基隆市政府公告望海巷灣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歷經三年仰賴基隆市政府、海巡、海科館、當地很多潛水員、教練的支持,讓這片台灣最迷你的保育區,卻成為台灣最有希望的保育區,水下生態的恢復是大家有目共睹。
但這樣成功的背後卻一再點出一個不爭的事實,保育區的推動仰賴基隆市府產發局、保育區的水域遊憩辦法卻歸基隆市交旅處管轄、違法放網的取締由海巡署取締、最終的裁罰單位卻又轉回基隆市府、不小心飄落海中的漁網卻由環保局出面,一片小小的保育區卻有如此多的權責單位,光是公文跑流程就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蓋橡皮圖章。
有心推廣保育區的公務員非常多,我們也都用行動來支持與響應他們所舉辦的活動,但在這樣官僚體制下運作的公務員們,難免會他們讓人心生疲憊。譬如2018年基隆市府頒布禁止潛水員夜潛的烏龍公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蕭小隊長依法行政卻處處受到掣肘等,更不計每次舉發違法使用網具時,立委諸公一定率先關說黑箱的情況,如果當一個有心推動的基層人員,卻因為這樣的官僚體制逐步磨去他們的熱情,對於台灣海洋的未來更是一大打擊。
所幸,近年來台灣潛水運動盛起,越來越多人透過水下攝影拍下美麗的畫面來感動身邊的朋友,也有越來越多的潛水員主動發起淨海、種植珊瑚活動,希望用行動來傳達這樣的理念,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嘗試的對海洋遞出一點希望,這樣的信念便足以推動巨輪。
殘苦的現實,台灣是一個民粹的國家,政治人物都怕選票,如果愛惜海洋的民眾可以透過社群、輿論甚至是神聖的一票來左右政府決策,這就是我們成功的開始。但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需要讓更多民眾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唯有當民眾愛上這片海洋,才會去懂得感受這片海所受到的威脅。
台灣海洋議題的未來面臨各種挑戰,過漁問題導致台灣近岸將沒有魚可以捕撈、海廢問題讓水下充斥著各類塑膠垃圾、高混獲率的漁法造成漁業資源浪費、保育區的推動與執法窒礙難行…等等。政府需要時間去變革,海洋委員會或許是一道曙光,但在這場需要長期關注的海洋議題倡議之下,你我可以比自己想像的做得更多。
最後,分享一位潛水前輩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海洋,因我潛水而改變』。
延伸閱讀: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