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在海洋公民科學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出發了!海洋小小兵——海洋公民科學嘉年華」活動於10月26日在中央研究院隆重舉行。此次活動不僅展示了海洋保育署112年「解密海洋,看見未來」計畫的成果,還強調了公民科學在海洋保護中的重要性。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及多位專家共同分享了數據的系統化收集與開放的重要性,並呼籲全民參與海洋保育。
管碧玲在開幕致詞中指出,推動海洋公民科學的普及,不僅能提升社會大眾對海洋的認知,還能建立完善的海洋資料庫。她強調,民眾作為公民科學家的參與,是海洋保育工作的重要支柱。舉例來說,來自彰化和雲林的32位漁民在一年內貢獻了1263筆有關龍紋鱝的數據,這些數據對於填補過去對該物種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義。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海洋保育的小小兵,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讓我們的海洋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管碧玲如是說。她期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能讓每個參與者感受到自己在海洋保育中的重要性,並促進科技在海洋保護和污染防治中的應用。
在活動演講中,推動路殺社的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德恩也強調了數據系統化收集的重要性。他認為公民科學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收集機制,以便於追蹤與分析台灣周邊的生物多樣性及熱點。透過公民的參與,能夠獲得更多元化的數據,這不僅能幫助政府評估資源的投入方向,還能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基礎。
該發言人舉例說,民眾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是數字,更是與這片土地生態息息相關的資訊。「透過系統化的數據收集,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台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變化,並針對不同的環境進行分析與改進。」他強調,只有透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保育策略。
或許你也可以和我們一樣,選擇一條看似無關緊要的路,走出自己,讓平凡的事,成為不平凡!
另一位為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專案經理許正欣則聚焦於數據開源的議題,強調開放資料的重要性。這位專家指出,若沒有有效的開放機制,科學數據的價值將無法完全發揮。他表示,透過建立開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些資料,進行創新與應用,從而推動科學研究與社會的發展。
「開放數據的目的在於讓更多的研究者和公眾能夠利用這些資訊,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從中獲益。」該專家表示。他強調,數據開源不僅可以促進資訊的流通,還能提升公眾的參與感,進而提高保育工作的透明度。
隨著「海洋小小兵」活動的推廣,管碧玲和其他專家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海洋保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未來,海洋保育署將持續舉辦相關的講座和推廣活動,藉此提高公眾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
「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才能真正守護好這片蔚藍的海洋,」管碧玲總結道。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努力,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台灣海洋生態的重生與繁榮,讓海洋生物多樣性不再是未來的夢想,而是當下的現實。
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海洋保護的宣誓,更是每一位參與者對未來的承諾。讓我們攜手共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海洋未來,成為真正的海洋小小兵!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Δ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