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是嚴重的全球問題,幽靈漁網(ghost net)更成為海洋生物生存的一大威脅,根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 WAP)預估,每張廢棄漁網可能困住 30 至 40 隻海洋生物。今年海洋委員會舉辦 APEC 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暨國際論壇中,澳洲非營利組織 Tangaroa Blue Foundation(TBF) 分享了他們發起的 Project ReCon(以下譯為「偵查計畫」),以科技追蹤、回收幽靈漁網。
論壇當天,高雄市海洋局漁港管理科科長葉宗賢也以高雄廢棄漁網回收再利用計畫為題和國際夥伴交流;面對難纏的漁網,全球大作戰!文章最後,還有海編潛水淨海、清漁網的實際經驗與大家分享,馬上來看看。
TBF 是致力於清除、預防海洋垃圾的澳洲非營利組織,憂心幽靈漁網對大堡礁珊瑚礁、海洋生物造成迫害,他們發起「偵查計畫」,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衛星技術標記、追蹤漁網的計畫,特別的是採用的器材也是由回收來的廢棄漁具打造而成。
偵查計畫將漁業報廢的浮標回收再利用,這些浮標具備「回音測深儀(Echosounder Buoys)」,本來常用在圍網捕撈鮪魚,透過回音測深儀可以偵測到浮標下方 115 公尺以內深度的生物數量,現在被運用來回報海洋垃圾,當發現幽靈漁網時,它會不斷發出訊號並透過衛星傳輸、回傳漁網所在位置與資訊。
偵查計畫與超過 83 艘船、 21 家鮪魚公司合作,當合作夥伴在大海航行時,若目擊漁網即可馬上安裝浮標,透過衛星回傳資訊,回收小組一接收到訊息就能出動清漁網。回收小組能透過衛星追蹤浮標移動位置、即時掌握漁網位置,因此在回收小組抵達前,合作夥伴也能不受漁網影響,繼續回歸工作。
此外,這項技術也可以用在「預防」,將大堡礁珊瑚礁生態敏感區周邊,標記出虛擬圍欄,如果有幽靈漁網漂入該區域,就能自動警示,工作團隊得以盡快清除漁網,及早降低對生態的威脅。
海洋中,潛藏著各式幽靈漁具,包含漁網、魚線、龍蝦籠等用以捕抓海洋生物的人工設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只帶來海洋生態保育危機,也可能導致經濟漁獲減少。
參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之數據,每年粗估至少有 13.6 萬隻海豹、海獅和大型鯨魚深受其害;每噸幽靈漁網、漁具,預估將困住重達 125 噸的魚群。海洋保護協會 (Ocean Conservancy)更指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有 45% 海洋哺乳動物遭受威脅,也影響著生態系。
這些因為人為捕撈而出現、廢棄在海洋中的海洋垃圾,即便變成無人聞問的幽靈漁網,仍會困住魚群。海洋保護協會預估全球 90% 被困住的魚群都具有商業價值,推算這些沒人管卻不斷「捕撈」海洋生物的幽靈漁具,會導致部分魚群族群數量減少 30%,也影響著漁業資源、糧食數量。
為了避免廢棄漁網成為海洋垃圾,高雄市海洋局祭出回收誘因,每十公斤漁網能兌換 150 元超商禮券,獎勵機制奏效,從 2018 年展開廢漁網回收再利用試辦計畫,五年來共回收 119 公噸廢漁網。
高雄市海洋局漁港管理科科長葉宗賢分享關鍵在於「讓漁友知道廢漁網是有價值的」,透過七個漁會積極教育訓練、宣導,讓漁友願意以舉手之勞為海洋保育貢獻。葉宗賢提到,回收漁網較耗費時間精力的是「前處理」階段,必須人工清除浮子、沉子等,經過費工的前處理,曾能將廢漁網再製成可循環利用的塑膠粒,去年再利用率已達到 50%,今年更有望提升至 60%。
海編在台灣各大潛點拍攝記錄的過程中,也曾多次目擊廢棄漁網危害生態,例如在龜山島周邊潛點「龜卵」曾看見漁網大面積覆蓋住珊瑚礁。當時有潛友號召了 14 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一面頂流、一面忙著割斷漁網,才終於清除一大部分的漁網,再打浮力袋將漁網帶上海面。
每次淨海、清漁網,在堆滿船頭的漁網中,總會看到許多被困住的海洋生物,如蟹類、河豚等。無奈的是似乎「根本清不完」,像是那次在龜卵看到的漁網,推判應該是好幾張纏繞成、甚至變成一整坨,而且範圍還往更深處延伸⋯⋯。要保護海洋生態,除了淨海、清漁網,從源頭管理其實更為重要!
這次海編參與 APEC 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暨國際論壇,聽到許多來自各國的專家分享海廢蒐集技術、循環利用作法等,希望透過各界交流,一起讓海洋變得更美好。海編也會持續關注並與你分享來自世界各國的海洋新知,歡迎註冊會員、訂閱電子報,獲得更多來自海洋的藍色脈動。
責任編輯:Jenny Tsai
參考資料:
衍生閱讀:
我是布魯陳,平常喜歡帶著大相機下海找生物
如果你有海洋議題歡迎找我聊聊,約我吃飯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