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愛海的人,都可以透過照片幫助海洋公民科學盡一點心力
這是我們漁港的日常,海洋生物千百年來作為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但隨著近年漁業發達,過漁現象造成無魚可抓,在不久的將來將造成全球糧食危機。
漁法混獲率高的致命問題,除了捕獲具實用價值的漁獲之外,連帶把周邊無法實用的小魚小蝦、市場上乏人問津口感較差的生物也捕抓上岸。但你知道這些生物中,我們人類對於他們的生態習性、在自然生態系扮演的角色所知甚少。
而自詡為萬獸之靈的人類,還可以幫助這片海洋做些什麼嗎?
我們每次潛水、每次帶著小朋友去海邊踏浪,你的相機就可以成為台灣海洋生物資料庫的寶貴來源。每一張照片,不再只是放在記憶體中等待未來刪除,除了分享至社群媒體獲得大量的讚之餘,透過系統化的整理與分類,台灣海域的生物資料庫將逐漸充實。
我們希望響應《愛知目標》的精神,透過公民科學資料庫來達成有效保護海洋棲地的目標。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目標14的『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也將成為我們持續推動本計劃的核心理念。
每一位水下攝影師上傳時細心填妥的日期、水溫、地點、體長等欄位,每筆資料都將在未來成為研究員心中的珍貴寶藏!試想,如果研究員或保育政策制定者想檢討海洋保育區劃定的成效,透過經年累月的照片資料庫,研究人員便可以輕易檢索,一目了然的歸納保育區每年的生物種類變化,進而成為研究的基石!
統計至2024年4月9號。
國際知名水下攝影師-Neko Wang
國際知名水下攝影師-京太郎
未來平台盈餘收入,預計導入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機制,自動結算照片授權並撥付稿費給照片上傳者,達到多贏局面,並提升上傳照片意願與社群參與度。
使用情境:每半年結算盈餘,依照片貢獻度分配比例,藉此落實海洋公民科學生態資料庫精神。
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篇
海洋博物誌1-北台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