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資深潛水員的你,還記得自己當初對水下世界的期待和熱情嗎?隨著潛水支數增加,潛水經驗的累積慢慢的是不是對潛水不這麼積極了呢?部分的潛水員,拾起了相機開始用鏡頭延伸自己對潛水的熱情。但也有部分的潛水員,在裝備上做了提升,沒錯,就是水下推進器(DPV,Diver Propulsion Vehicle, 以下簡稱水推)。
近年水下推進器的價格不再高不可攀,同時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潛旅,潛水員們口袋資金飽滿,因此許多潛水員紛紛購入水下推進器,試圖用一支氣瓶相同的潛水時間,探索更大的潛水範圍。
透過水下推進器的動力輸出,可以減少你為了行進而踢動蛙鞋的體力消耗,進而節省自身體力消耗與耗氣量。此外,水下推進器可以讓潛水員在相同氣瓶的條件下,移動較長的距離,因此見到更多不一樣的地形與生物。海編曾經在潛水過程中,不巧在水下遇到強流需要頂流前進,除了靠近礁壁躲流,同時還需要靠雙腳高強度的踢水前進。到潛點後氣喘吁吁的海編,氣量也會因此所剩無幾,在潛點晃悠短暫幾分鐘還來不及欣賞,導潛確認殘壓後就要求回程。
上岸後,海編猶如剛跑完水下馬拉松般疲憊,也因此產生不好的潛水體驗。又或者是有些夢幻網美潛點,必須要靠船潛才能抵達,而船潛費用相較昂貴,門檻較高,還需要仰賴店家開團,等著等著可能潛季就過了。而水下推進器的出現,便讓潛水活動事半功倍,同時也讓自己潛水的機動性變高了。
水下推進器在 SDI/TDI 系統中是屬於潛水員的專長課程之一(其他系統請參考系統網站,或詢問教練喔),意思是想要考取水下推進器證照,需要先取得 OpenWater 潛水員的資格。但因為操作水下推進器有其風險與複雜性,海編建議可以取得進階潛水員證照,且具備自己排除所有緊急狀況的能力後,再來嘗試考取證照。
在水推專長課程中,包含對於水推機構的認識、基礎水推理論、水下水推操作方式和結束潛水後的水推器材保養。透過教練自身的經驗分享,可以更有感的了解使用水推的優點和未來可以避免風險的借鏡之外,水推課程的重要,不光只是教會你如何正確使用水推,還可以認識更多水推夥伴,從而獲得水推相關的重要情報。下面就和大家分享關於考取水推證照的大致流程,注意,考水推證照不用一定要有自己的水堆,就和考汽車駕照,不用一定要有車。可以藉由水推證照課程了解水推和體驗後再做決定。
海編這次報名的水推課程是 SDI/TDI 系統的鬧潛水Now Diving Center/SUP立槳/獨木舟,以下就把海編的學習經驗跟大家分享。水推專長課程主要分為學科和術科,學科時間約一小時半,課程內容從水推介紹、浮力調節、注意事項、安全規範、電量管理、潛水計畫、意外排除方式、保養方式等。
術科則是由教練將水推帶下水做實際教學,如何調整正確的牽引繩的長度、省力水堆姿勢、水推調整中性浮力、如何與潛伴在水推過程中傳遞訊息、水下狀況檢討等。
這邊真的建議大家如果想購入水推的朋友,務必要考取水推專業證照。因為與任何水域遊憩活動相同,「體驗」與「試玩」都是很容易入門的,但當你真的帶著一台水推潛入水下,這時候你應該考量的不僅僅是「要去哪裡探索」,而是要考量「當發生意外時,你應該如何安全的回到水面上」。
還記得上課的時候,教練出了一道題目給我們:「當水推在水下故障持續推進,且開關無法關閉水推時,你該如何才能回到水面上,且還可以回收水推?」。這個問題竟然讓我們重新思考,持有水推進行潛水活動時,不單單僅是享受水推帶來的速度感,與探索未知水域的冒險感,健全的安全觀念更是應該被內建在每一個潛水員腦中的。
藉由水推學科的說明與實際操作,你會更了解不同廠牌水推型號之間的差異和機身構造,這對於後續保養十分重要。海編的朋友直接購入了一台水推( DPV) 黑旗鯊,自己摸索操作如何在水下讓水推前進。但因為缺乏對水堆的基礎認識,不懂得如何調整水推在水下的浮力,同時也不懂得如何在潛完後做機器的維護保養。結果,在某次需要使用時,才發現水推中的電池電量已經耗盡許久,需要另外花費萬元進行修復,且因為沒有定期保養水推零件,差點讓水推進水,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考取證照的同時,可以聽教練分享自身的水推操作經驗,吸取教練實際遇到的水推水下情形,以及該如何正確應對水推在水下的突發狀況,例如:水推突然在水下暴衝、水推沒電、如何用水推時的溝通,或是不小心用水推下潛太快怎麼辦?雖然這些課本上都有教,但實際遇到又會是另外一種情形。
因為 DPV 水下推進器的入手價格越來越親民,很多俱樂部或潛伴會三五好友約團添購水推,一起探索未知的海域。但如果缺乏正確的DPV 水下推進器觀念,輕則水推上岸後缺乏正確的保養而故障,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造成潛水過程中的衍伸風險,譬如急速下潛氮分壓迅速上升增加氮醉風險、急速上升導致的減壓症、水推故障無法有效率的拖帶回岸邊等。
這些風險管理的觀念應該是在從事水推活動前,讓每一個潛水員深知而寫入肌肉記憶中,當遇到突發狀況時便可以迅速排除。因此,全面且系統化的 DPV 水下推進器證照課程,是讓我們安全回到岸上的基本要求。
衍伸連結:
潛進台灣、BlueTrend 創辦人
2020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2019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2名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 創意影片挑戰賽 創意獎 2名
望海巷灣、小琉球潛水地圖計畫 發起人
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 作者
Crowdbidding自己的海洋自己競價 發起人
追求一個理想『讓人民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