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海編說: 你知道嗎?臺灣東海岸因黑潮而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但你或許不知道,人類活動正威脅著鯨豚的生存。聯合國和 WWF 的最新報告顯示了保護區擴大的急迫性,而海洋綠洲計畫正是深入調查飛旋及花紋海豚的生態,並努力將這片美麗的海域申請為海洋哺乳動物重要區域。想知道更多嗎?跟布魯一起為鯨豚創造一片海洋綠洲吧!全文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我們的島嶼—臺灣,位在太平洋的西側和島嶼東部的海岸線緊緊相鄰,溫暖的黑潮穩定且持續的經過,深深地影響著島嶼的物候,讓森林濕潤、蒼鬱。島嶼的美被以「福爾摩沙」讚嘆,雖然經過學者考據所指並非臺灣,但若有機會從海的視野回望島嶼,美的感動仍會雋永的迴盪於心中。

dongliang 20210506 018 IMG 2018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除了戰略與貿易之外,也許鯨豚保育也能成為優勢

可惜的是談及臺灣的地理位置,多數人印象較鮮明的可能都跟軍事戰略,或是航運貿易有關;但從地球生物圈的角度,臺灣的位置對許多動物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甚至無可取代的。然而,許多的人為活動未能顧慮到環境永續,生活於海洋中的鯨豚正遭遇許多威脅,像是氣候變遷、漁業、航運、探勘與開發等,都使得鯨類的棲息環境變得破碎且危機四伏。

2021 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於昆明召開,明確揭示擴大全球保護區的重要性與迫切。2022 年 2 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表的《保護藍色廊道(Protecting Blue Corridors)》的報告,也指出漁業混獲和漁業廢棄物對鯨豚的影響遍及全球海域都有案例。

生活在海洋中的鯨豚,看似擁有廣大的生活空間,但實際上鯨豚捕食獵物、遷徙的區域,經常和漁業活動重疊,傷害也因此發生。在東海岸鯨豚目擊率數一數二的花紋海豚,我們透過影像分析鯨豚身體的傷疤,也可以觀察到魚線纏勒和魚鉤傷害的傷痕,在其他鯨豚身上也可以觀察到可能被魚線、螺旋槳所傷的背鰭,或遭漁網纏繞的情形,都反映出牠們活動的海域正遭受威脅。

St20110607 HY 006 IMG 91716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透過花紋海豚身上的繩圈傷痕,推測海豚可能曾遭漁網纏繞。(攝影|余欣怡)

海洋綠洲—從敦親睦鄰開始的鯨豚類保育行動

在東海岸有過目擊記錄的鯨豚有 20 多種,其中有較頻繁觀察到的飛旋海豚、花紋海豚等,也有不定期觀察到的領航鯨、偽虎鯨、抹香鯨、虎鯨等,還有春季遷徙會經過的大翅鯨。儘管目擊過的種類豐富,但我們對各種鯨豚的生態習性所知仍然非常有限。

對於罕見的鯨豚種類因為觀察次數不多,無法有足夠的觀察資料分析其生態意義,這會需要更長時間的資料收集與累積;不過很可能棲居在東海岸且常見的飛旋海豚(花蓮目擊率 51.7%)和花紋海豚(花蓮目擊率 25.3%),除了目擊率和行為觀察記錄外,我們對於牠們的生態習性所知仍然非常有限。如此情境,要基於科學成果提出積極的保育策略仍是不可行的。

因此黑潮啟動海洋綠洲計畫,執行為期三年的飛旋海豚、花紋海豚的調查計畫,希望能夠藉由長時間的行為觀察,瞭解牠們是如何利用花蓮一帶的棲地,像是可能在哪裡覓食?又會在哪裡休息和哺育?若能夠進一步掌握牠們的關鍵生命週期與棲地的關係,也就能夠提出更清晰的保育策略。

雖然全球的飛旋海豚和花紋海豚在 IUCN 受威脅評估中目前都是無危(LC),然而各地的族群狀況會因當地環境和人為活動類型不同,而面對不同程度的威脅,因此需在地的調查與評估,瞭解並保護牠們的棲地。保護棲地不僅是對於在地常見鯨豚的保護,對於其他也會活動、過境於此地的鯨豚,也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t1f7hmoi202112231437381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與國際接力保護無國界的鯨類藍色廊道

花蓮常見的花紋海豚,可能因為相貌普通,也有如大型鯨的沉穩氣質,並不獲得青睞。但世界對花紋海豚已知的認識,通常會棲息在大陸棚和深海的環境,因其以頭足類為主要獵物,所以經常需要下潛至 200~1,000 公尺的水層獵食。而花東的海洋環境正好符合這項條件,也才能在航行時間不長、離岸距離不遠的賞鯨活動中頻繁的觀察到花紋海豚,具備如此的地理條件在世界上並不多,值得我們更珍視臺灣的地理環境。

春季可以期待遷徙經過東海岸的大翅鯨。牠們在世界上流傳的故事已經很多,雖然沒有棲息於東海岸,但在 2003 年春季就有觀察記錄,到近年幾乎每一年春天都有牠們的消息,有的是賞鯨船目擊,也有蘭嶼、綠島觀察到的消息,每一次的來臨都讓人更引頸期盼,不過也令人擔憂的是2018年黑潮資深解說員金磊曾拍攝到嘴部纏繞漁網的大翅鯨寶寶,2021 年新聞也曾報導潛水船載客追鯨並嘗試跳水共游遭海巡勸阻,也都顯現出環境的風險和保育策略上的不足。

鯨豚的活動範圍沒有國界,在國際的視野中保護鯨豚需要各國合作接力,讓鯨豚的遷徙廊道、活動區域透過管理避免潛在威脅。臺灣東岸不僅有經常活動於東海岸的鯨豚,也能觀察到大洋性和遷徙性的鯨類,我們也能透過保育行動與國際串連盡一份力。

2018金磊拍攝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嘴部纏繞漁網的大翅鯨寶寶。(攝影|金磊)

保護鯨豚,也是保護我們

國際上關注海洋哺乳類動物保育的組織,在 2016 年開始積極的推動海洋哺乳動物重要區域(Important Marine Mammal Areas,IMMAs)的區域研討會,以確定世界各地的海洋環境對鯨豚等海哺動物的重要性,將能提供劃設海洋保護區更強而有力支持,達到更有效的全球海洋哺乳動物保育目的。海洋綠洲計畫,黑潮將以長期關注的花蓮海域為基礎,分析過往目擊記錄與相關文獻,並展開鯨豚棲地利用與潛在威脅調查,以申請認定為 IMMAs 為目標努力。

 

我們期待對於海洋能有更多回饋,也希望讓賞鯨活動的品質更提升,達到人跟海洋,人跟鯨豚和平共存的願景。因此,當鯨豚保育縮小到地方的尺度,這座海洋綠洲的願景,將需要串連政府、漁民、產業(賞鯨、海洋遊憩等)、海巡、軍事等單位,以及每一個關心海洋環境與鯨豚生態的你共同合力,才能夠達成並與國際接力。

或許起頭難,但最終從保育行動中獲益的也不只是鯨豚,當海洋中有健康的鯨豚生態,也有助於保持海洋環境的健康,進而也將為我們帶來健康。如同 WWF 的 Chris Johnson 所說「保護鯨類的藍色廊道,將有助於保護我們的海洋和我們自己。」我們期望透過串連更多人的力量,一起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20140825 0005 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參考資料

  1. 「福爾摩沙」由來
  2.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PROTECTING BLUE CORRIDORS》
  3.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
  4. Marine Mammal Protected Areas Task Force,IMMAs網頁
  5. 原文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衍生閱讀

關於作者

我是布魯陳,平常喜歡帶著大相機下海找生物
如果你有海洋議題歡迎找我聊聊,約我吃飯更歡迎!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