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海編說:世界上工作百百種,而有一群人透過監視錄影、影像處理系統等,加上人工智慧自動辨識魚種等,達到有效了解漁船作業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助於記錄船上捕撈情況。遠洋漁業的電子觀察員都在做些什麼?接著看下去!<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作者:蔡佩芸2024.01.22>

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 2023 年 7 月上檔後引發一波波的討論熱潮,身邊許多原本沒有在關注遠洋漁業的朋友忽然間都對這個產業充滿了好奇,直問遠洋漁業真的這麼黑嗎?劇中非法捕撈鯊魚、印尼籍漁工被虐待而殺人、外籍(美籍)漁業觀察員不明失蹤的情節,非常類似的情況的確都曾在現實生活上演(兩起真實事件簡述[1][2])。

53473464424 d49041b547 o 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茫茫大海,遠洋漁業如何管理?圖片來源:Abbie Trayler-Smith/綠色和平

我們的海洋廣袤無垠,提供了全球數百萬人重要的糧食來源,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海洋捕撈漁產品就占了全球總漁產品的一半;遠在公海或其他國家經濟海域作業的遠洋漁船,在滿足不斷增長的海鮮需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遠洋漁船遠赴三大洋捕撈,大多時候漁船一出去,起碼半年不會進港口,仰賴海上轉載漁獲與補給必需品,持續留在海上捕撈。也正因這樣的作業特性,讓遠洋漁業的管理充滿挑戰,更讓身為全球遠洋漁業強權之一的台灣曾被非法漁業的陰影所籠罩。

汪洋大海,怎麼管?

每年數千艘遠洋漁船在世界各地的公海往返作業,從沙丁魚到黑鮪魚都是他們鎖定的目標。曾經,海洋資源被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隨著漁業資源被高度開發與利用,各國逐漸體會到管理與保育的重要性。

1982 年,聯合國通過《海洋法公約》(UNCLOS),不僅賦予所有國家在公海捕魚的權利,也要求各國需與其他國家合作,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養護公海生物資源;聯合國也進一步於 1995 年通過《履行 1982 年 12 月 10 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養護和管理跨界魚類種群和高度洄游魚類種群條文協定》(UNFSA) 明確建立針對跨界魚種與高度洄游魚種各國的權利與義務,促使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s)成為國際漁業管理的基石。

公海上的漁業管理雖然可靠 RFMOs 訂定相關規範,但船舶和航空器向來被視為國家的衍伸或浮動領土,因此船籍國仍是遠洋漁船的最終管理者,國家的規範和執法情況對於遠洋漁船的管理也至關重要。

53473464434 cd3a55e3b5 b 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我國遠洋漁業在國際組織參與情形。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部

目前,各國與各 RFMO 的管理者都正積極蒐集有關漁業活動的資訊,以科學為本的方式進行漁業資源評估,並訂定與實施相關規範。收集數據的方法很多,包括漁撈日誌、人類觀察員船上紀錄、港口檢查和海上巡邏等,但這些方法卻時常因為使用不夠頻繁、虛報的可能性、使用成本太高或不夠精確等,讓遠洋漁業的利益相關人在提升漁業永續性的作為上躊躇不前。

同時,遠洋漁船的漁獲不僅會在國內外港口轉載與卸貨,很多時候是在海上轉載漁獲,所以若要確認資訊的準確性,除了需仰賴漁船與運搬船的資訊回報,還須靠港口檢查與海上紀錄與稽查;其中又因為遠洋漁船作業海域廣泛,海上數據蒐集不易,為了因應這個挑戰,RFMOs 大都已建立觀察員計畫,以利蒐集完整的漁業資料。

那,觀察員需要蒐集什麼資料?

區域觀察員計畫的目標應是搜集來自公約海域經過驗證的捕撈資訊、其他科學資訊以及與公約海域內漁業相關的資訊,以監控(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相關養護及管理措施執行的情況。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 第2018-05號養護及管理措施

上面這段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區域觀察員計畫(ROP)的目標,換句話說,觀察員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搜集數據;但要搜集的資訊可不少。

根據 WCPFC 區域觀察員計畫,從船舶基本資訊到各種捕撈漁種體長資料,觀察員須記錄的資料就包含將近 100 種。其中船舶的基本資料,例如船名、船東等,可以在上船前或剛上船時紀錄一次即可,但漁獲的資訊則是每次只要有捕撈行為就須記錄。此外,如果觀察員所在的船舶有進行海上轉載活動,那觀察員就還需要紀錄轉載活動的細節,包含參與轉載的船舶、轉載的經緯度、轉載日期、轉載漁獲量與魚種等,而各 RFMO 也因為考量海上轉載為遠洋漁業非常普遍的活動,但又擔心非法沒有申報或沒有遵守規範的海上轉載(特別是公海上)不僅會造成漁獲資料的錯誤,甚至助長 IUU,所以目前運搬船上都需要有觀察員以紀錄海上的轉載活動。

目前,雖然 RFMOs 要求圍網漁船的觀察員覆蓋率為 100%,但對於延繩釣船的觀察員覆蓋率要求卻大多僅為 5% [3];而這樣觀察員覆蓋率的顯著差異,不僅不利於科學研究,更會進一步影響漁業永續管理。

電子觀察員(Electronic Monitoring,EM)應勢而生!

電子觀察員(EM)系統其實發展已有一段時間,歐美國家大約 20 多年前就開始發展與施行,而台灣也大約在 10 年前也開始研發 EM 系統[4]

一般來說,EM 系統通常包含一組與電腦主機連線的攝影機與感測器、船隻監控系統(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等[5]。攝影機拍攝的影像與感測器的資料儲存在硬碟上,當漁船航次結束時收取硬碟,然後再由岸上分析師進行分析,整理如捕撈量、混獲、拋棄和捕撈位置等數據;不過目前也已有 EM 系統供應商轉向使用軟體自動分析影像來標記重要的船舶活動片段,並使用 Wi-Fi 或衛星來傳輸數據,而不是依靠移動/運送實體硬碟來傳輸數據。

53473297758 77d499af30 b 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電子觀察員(EM)系統通常包含五大主要設備。圖片來源: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漁船使用 EM 系統來蒐集資料,許多研究也指出E M 系統可以改善漁撈日誌的準確性、減少IUU的漁業行為、增加了可供研究生物多樣性及受保育物種的相關數據,還提升了管理者對於船隻遵循法規情況的監控能力。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2019年出版的《電子監控:全球漁業管理的關鍵》就整理了 EM 系統的優勢,包括:

  • 當真人觀察員的人力成本相對高昂時,EM 系統可以節省成本
  • 雇用檢視監控數據與維護系統的人力可以提升就業率
  • 船主或漁業公司可透過 EM 系統監控自家船隻的作業情況,確保合法性與透明度
  • 可節省空間有限船隻上所需的觀察員空間
  • 因電子觀察員不會受到恐嚇或賄賂等人為干擾的影響確,而可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

當然,相關利益關係人對於使用 EM 系統也還是有所疑慮,包含初期設備投入須要一定水準的資金、無法取代真人觀察員採集生物樣本、船上攝影機鏡頭需定期清潔、影像分析人力缺乏、侵害船員隱私等;但科技進步快速,且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發展 EM,系統設備成本持續下降,而且軟體處理與分析影像技術也不斷提升,已可以透過軟體辨識並模糊化人臉與身體,減低侵害隱私的疑慮;此外,當前發展電子觀察員的目的是希望能輔助真人觀察員蒐集更完整的資料,而非取代,並提升整體觀察員的覆蓋率(包括電子與真人觀察員),來確保漁業管理是走在永續的道路上。

為了永續,產業也動了起來

雖然原本發展 EM 系統原本主要的驅動力來自管理單位的監管需求,但過去十年永續海鮮市場的成長,整個海鮮供應鏈對於 EM 的興趣正在增加。使用 EM 可以驗證漁業活動符合市場買家的要求(例如:合法性),也協助取得永續漁業認證所需的資料(例如:混獲)。

2021 年全球最大的海鮮公司之一,泰聯(Thai Union,TU)公布了他們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的合作計畫,將透過安裝EM系統在供貨給他們的漁船上,提高供應鏈透明度,杜絕 IUU。去年 6 月,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也宣布 2027 年其所有的海鮮將完全來自觀察員覆蓋率達 100%(包括真人與電子觀察員)的漁船。

2022 年 Pew 發佈了一系列相關的白皮書,其中一份的主題就是針對海鮮供應鏈的利益相關人在整合 EM 所扮演的角色,該報告就指出,零售商與海鮮供應商已經開始合作辨識生產鏈中與透明度和 IUU 相關的問題,並找出解決辦法;漁業公司也開始採取措施,包含 EM 的施用,來提升供應鏈透明度。

2023 年 10 月下旬,Pew、全球鮪魚聯盟(Global Tunal Alliance,GTA)與日本永續海鮮顧問公司 Seafood Legacy 在日本東京合辦了一場有關電子觀察員的工作坊,全球前三大海鮮貿易商、台灣公司豐群水產(FCF)是該研討會的講者之一。他們表示豐群一直積極嘗試使用不同的科技來確保漁業永續,其中 EM 的確可以增加漁業科學數據的蒐集,而這也是他們近年積極試驗EM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們也面臨前置成本、船上船員意識與訓練、後端數據分析人力與時間等挑戰。其他講者還有來自韓國漁業公司的 Transparency and Sustainability(TNS)Industries 與中國聯泰漁業公司(Luen Thai Fishing Ventures),也都呼應了本文所提到 EM 的優勢與挑戰。

53473297788 0eb2dc82e1 b 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海鮮產業對 EM 的興趣增加,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全球鮪魚聯盟與日本海鮮永續顧問公司 Seafood Legacy 去年於日本東京舉辦電子觀察員工作坊。圖片來源: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

雖然 EM 的硬體和軟體都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各國和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對於 EM 的規範也還不一致,但EM的科技跟十年前相比正在快速成長,且未來5年AI技術的進展更可能加速,甚至主要鮪魚 RFMOs 的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和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都已經率先通過了有關 EM 的規範。

雖然 EM 並非完美,但漁業生產鏈中許多的利益關係人都指出 EM 不僅可用,也合用,而光是這點就值得我們繼續努力與拭目以待!

註釋

[1] 劇中「平春 16 號」事件與 2016 年真實發生的「和春 61 號」慘案背景有許多相似之處。根據綠色和平 2018 年的報告「浩劫漁生」,2016 年 5 月,船籍隸屬萬那杜的延繩釣漁船「和春 61 號」從台灣高雄港出航至中西太平洋漁場捕魚;船上共有 28 名船員,其中 6 名是越南籍,7 名是菲律賓籍,13 名為印尼籍,船長為中國人,而這艘船的所有人為台灣人。2016 年 9 月 7 日的夜晚,6 名印尼籍的船員闖進船長的船艙,攻擊並殺害船長;隔天,輪機長聯絡台灣船東,通報船長死訊,和春61 號隨即行駛到斐濟,而 6 名船員接受斐濟警方詢問時,坦承參與殺害船長。2017 年初,萬那杜最高法院對 6 名印尼籍船員判處 18 年有期徒刑,服刑未滿 9 年不得假釋,但若獲得假釋,6 人得遣返回印尼服完剩餘刑期;而從萬那杜法院的判決報告和綠色和平前往萬那杜採訪服刑中的 6 名船員的內容中,都顯示這 6 名船員長期遭到船長歧視、打罵和言語或肢體暴力,而且船長遇害前,船上恐怕就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

[2] 劇中外籍漁業觀察員 Kenny Dowson 不明失蹤的情節與 2015 年美籍觀察員 Keith Davis 不明落海的真實事件如出一徹。根據《報導者》2021 年出版的其中一篇有關遠洋漁業的報導「4 起外籍觀察員之死——台灣遠洋漁船上待還原的真相」,2015 年 9 月 10 日,Davis 於秘魯西岸外海,從台灣人所有巴拿馬籍的運搬船「Victoria 168」登上一艘名為「Chung Kuo 818 號」的漁船 ,如常做完檢查;大約在下午 4 點,有船員發現戴維斯不在該船上,而他的救生衣還在船艙裡。船長立刻開始搜索,都找不到人;在他失蹤 30 小時後,美國海巡署派船隊搜尋,遍尋 5 萬個足球場大的海域仍然沒有找到人。

[3]  其中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延繩釣漁船的觀察員覆蓋率要求為 10%。

[4]  農業部,開啟漁業管理的智慧眼: 電子觀察員發展及未來趨勢

[5] 不過每個電子觀察員系統的裝備都會依據漁船種類與資料蒐集的目標而有些許不同。

責任編輯:Jenny Tsai

衍生閱讀:

全文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它不是「人」,但有一雙鷹眼——認識遠洋漁業電子觀察員

關於作者

我想說一點什麼

  • 尚未有分享內容
  • 分享內容